• 80阅读
  • 0回复

真心学大寨 争得高速度 昔阳县十一年粮食增长三倍 今年平均亩产九百斤以上,每个农业人口向国家交售近六百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11-30
第1版()
专栏:

真心学大寨 争得高速度
昔阳县十一年粮食增长三倍
今年平均亩产九百斤以上,每个农业人口向国家交售近六百斤
编者按:英明领袖华主席指出:“建设速度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粉碎“四人帮”以来,国民经济各条战线都在大干快上,万众一心,坚决要把“四人帮”造成的损失夺回来,力争高速度,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在喜人的形势下,作为“基础”的农业能不能高速度发展,适应整个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的需要呢?全国第一个大寨县昔阳县和鱼台县,作了肯定的回答。昔阳县十一年来粮食产量增长三倍,鱼台县八年粮食产量增长二点六倍,这就是高速度。
有的同志对高速度发展农业信心不足,强调他那个地方经济基础薄弱,自然条件差,自然灾害多,“四人帮”干扰破坏严重,等等。这些同志应该想一想,昔阳县原来的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就很不好,自然灾害几乎年年有,但粮食还是高速度增产。鱼台县本是个“老灾县”,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也不算好,几年来坚持学大寨,粮食亩产跨过了“长江”。可见事在人为,任何不利的自然条件,经过主观努力,都是可以改变的。
应当看到,这些年来,“四人帮”对农业的干扰破坏很严重。有些地方农业发展所以不快,确实存在一些实际困难。现在,“四人帮”已被粉碎,发展农业生产的最大障碍扫除了。各级领导只要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坚决遵照华主席的指示办事,树雄心,立壮志,把广大群众充分发动起来,带头深揭狠批“四人帮”,把清查工作进行到底,彻底肃清“四人帮”的流毒和影响;带头真学大寨,象大寨干部那样,带领群众真干、大干、苦干,就一定能干出一个农业发展的高速度来。
据新华社太原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电 我国第一个大寨县——山西省昔阳县最近十一年来粮食产量增长三倍。他们的实践证明,只要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真正学大寨,农业是能够高速度发展的。
中共昔阳县委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指引下,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贯彻了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打了一场深揭猛批“四人帮”的人民战争,各级党组织经过整党整风,进一步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昔阳县虽然今年遇到了比较重的旱、涝、风、雹、虫等自然灾害。光是八月中旬的两场大风,就有二十八万亩庄稼大片地倒伏,有许多秆茎折断了。广大干部和群众斗志昂扬,挽起袖子大干社会主义,终于在这大灾之年,获得了农业大丰收。全县粮食总产量由去年三亿零四百五十万斤增长到三亿三千多万斤,平均亩产量由去年八百三十多斤增长到九百斤以上,总产和亩产都比一九六六年增长了三倍。在一九六六年,昔阳县每个农业人口只占有粮食四百七十斤;而今年全县农业人口比一九六六年增加了三万人,平均每人占有粮食增加到一千五百七十多斤。
粮食增产了,对国家的贡献就大了。一九六六年,昔阳县交售给国家的粮食,按当时农业人口计算,平均每人只有三十七斤。去年昔阳向国家交售了粮食一亿斤。今年昔阳向国家交售粮食一亿二千万斤,比一九六六年多十六倍以上,相当于一九六六年全县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一百四十三。今年平均每个农业人口向国家交售的粮食近六百斤,比去年多百分之二十。
昔阳在一九六七年开始认真学大寨的时候,人缺粮食,牲畜缺饲草,生产队缺资金,县里没有化肥厂、水泥厂,也没有推土机。真是困难重重。但是,昔阳县委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教育全县人民懂得一个真理:听毛主席的话,真心学大寨,就有出路。县委把困难的情况摆出来,发动群众同大寨比,找差距。通过对比,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批判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分清路线是非,重新认识大寨的经验,改进工作作风。这样一来,大家从心眼里爱上了大寨,从大寨看到了自己光明的未来,从过去不学大寨的痛苦的教训中认识到了非学大寨不可。他们狠斗资本主义,打击了破坏社会主义的阶级敌人,坚决堵住资本主义的路。他们硬是靠自己的双手,使用镢头、箩筐和扁担修造大寨田,推广大寨科学种田的经验。他们苦干了三年,就初步改变了面貌。全县粮食总产量,一九六七年比一九六六年增长了三千五百八十六万斤。以后两年每年递增两千一百一十多万斤。一九六九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一亿六千三百万斤,平均亩产四百三十六斤,超过了《纲要》。昔阳县的干部和群众从实践中得出一个结论:家底薄不可怕,怕的是路线不对,人没志气;路线对了,人有了志气,就能够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很快改变家底薄的状况。
十一年前,昔阳的五条大川,河床很宽,一片乱石头。耕地都挂在山上,尽是些没楞没堰的坡坡地,水土流失严重。全县地面水、地下水都少,十年九旱。因此,不少人认为昔阳农业生产要快上,是不可能的。但是,昔阳县出了一个大寨。大寨原来的自然条件并不比全县其它地方好,它证明自然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从一九六七年起,昔阳县委积极领导全县人民以大寨为榜样,按照大寨海绵田的标准,在“土”字上下大功夫,大大增强农田保水抗旱的能力。他们在五条大川打石坝,把河水逼到了一边,把大片乱石滚滚的干河滩造成了良田。同时,把过去洪水横流的三千多条荒沟也改造成了良田。以上这两项,全县共增加了高产良田六万五千多亩。他们还大建蓄水池和水库,千方百计蓄水;同时修建了许多高灌站和截潜流工程,使全县水浇地面积由六千多亩扩大到八万多亩。加上大办农业机械化事业,昔阳人民就把农业生产条件改变了。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又认真推广大寨科学种田的经验,粮食产量便大幅度地增长。
在十一年中,昔阳算得上风调雨顺的年头只有一九七一年。然而,十一年来,除了三年历史上罕见的大旱期间,有两年粮食产量受到影响外,其余年头粮食产量年年增长。昔阳县委认真推广了大寨人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经验,发动群众,深入地批判了“见灾就怕,见灾不斗”的懒汉懦夫世界观,提倡大家要象大寨人那样,学会战胜自然灾害的本领。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干部和群众,立足于抗灾夺丰收,虽然自然灾害频繁,粮食还是高速度增产。
大寨在昔阳。在林彪、“四人帮”猖狂地阴谋篡党夺权的时候,昔阳受到了很大的压力,要学大寨有不小的风险。昔阳县的同志在激烈的两条路线斗争中,坚信毛主席革命路线一定胜利,一个心眼学大寨。谁反对大寨,谁反对批判资本主义,谁反对大干社会主义,就领导群众坚决同谁斗。这就保证了昔阳全县干部群众,方向明确,安定团结,各项工作不受大的干扰,使生产日益发展。
昔阳县委的同志说:要高速度地发展农业生产,中心环节在于调动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让广大群众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自觉自愿地大干社会主义,认真办好每一件他们认为应该办好的事情。昔阳是怎样调动起这种积极性的呢?这方面的关键在县委,就是县委领导干部要带头学大寨。昔阳人民的斗争实践,雄辩地证明了华主席所指出的:“建成大寨县,县委是关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