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消除作物病害保证增产 察省大力推广浸种拌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4-17
第2版()
专栏:

  消除作物病害保证增产
察省大力推广浸种拌种
【本报讯】综合察哈尔省各地报道:为了消除作物病害保证增产,该省正大力推广浸种、拌种。该省作物病害历年发生,特别是小麦、莜麦、玉米的黑穗病(或黑疽病)、谷子的白发病等,相当普遍而严重。如去年察北小麦黑疽病最严重的地方,减产竟达百分之七十;一般减产平均也在百分之三、四十,成为去年减产的一个重要因素。该省农业生产会议上,即决定把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作为完成今年增产任务的重要措施之一。各级领导机关对此亦十分重视。察北、雁北、察南专署均专门召开了会议,对专区级干部传授了温汤浸种科学器械之使用,雁北专署随即抽调干部分赴大同等七县推广浸种拌种技术。该省农业厅亦在上月初旬抽调农业技术干部二十余人,以察北为重点,分三组赴各专区检查此项工作,并协助各县进行推广。截至目前为止,该省各地抽调下乡推广的干部已达一百七十多名。各县除在春节时结合文娱活动作了广泛宣传外,并召开了县、区各界人民代表会、扩大干部会、团代会、妇代会等会议,讲解浸种、拌种的好处,传授了技术,并作了实地试验,大大鼓舞了增产信心。代表们都表示:“摸着诀窍了,一定好好宣传,教大家都来浸。”各县代表回村后,即和干部,党员、团员积极带头,向群众推广,进行试验,以实例打破了群众中存在着的迷信、保守、观望等思想。如赤城县在人民代表、党员、干部带头下,已有一百四十五个村庄试验浸种成功。该县小庄子人民代表王悦(村中共支书)动员群众说:“浸种可不难,只要掌握住时间和度数就行。”一经试验,即出了芽,影响了全村家家都准备浸。为了培养大批技术人员,进行推广工作,各县还举办了干部训练班,仅雁北十一县及宣化县的干部训练班,就教会了一万二千多人;万全、阳原达到每村有一个至三个技术推广员,保证了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为了解决浸种、拌种所需之药械问题,该省自购及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配售了一百八十打温度计(温汤浸种用的),每个区掌握四至七支。拌种用的酒精,亦购妥二十七万斤,可供一百五十万亩土地之需要,全部供给察北。雁北、察北也都自行准备了一部好酒,省府已做好拌种器八十五架,分配各专区。为了便于群众学习浸种、拌种方法,正在印发推广画刊一万五千册。目前该省浸种、拌种工作又已推广到户,并获得了一些成绩。如宣化县每村平均已有十分之二的群众学会了技术,涿鹿城区已种六千三百亩的麦子中,有五千三百九十亩的种籽浸了种。但还存在着不少缺点,如延庆县各界代表会上,进行浸种实验时,由于主持试验的人没有注意保存种籽,结果没有出芽,使代表们的思想顾虑没有解除,浸种工作未能普遍开展。张北馒头营区干部陈华学了技术不传达,领导上也不加过问。涿鹿太府村村长不去耐心宣传试验,而在村头监视,谁种麦不浸种就不让去种,有的偷种了,村长便强令其打锣游街,向群众坦白认错。龙关下仓区区干部范春宝,由于自己没学会技术,眼看着群众种麦不浸种,也没办法。更有害的是瞎传授,如涿鹿县大西庄村支书梁盛英,领导三户浸种的七亩半麦子,由于只用热水泡了泡,结果都没有出芽。从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有些县的区、村领导干部,对推广浸种工作不是严肃负责的态度,而是采取自己不切实学技术,强迫命令的官僚主义的办法。事实证明这种作法是不能把工作作好的。特别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科学习惯时,更应深入耐心反复宣传,并用实例教育群众,才能使群众体会到它的好处而行动起来。(国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