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阅读
  • 0回复

牛顿的伯乐和千里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4-02
第6版()
专栏:书林一叶

牛顿的伯乐和千里马
唐然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近来读牛顿传记材料,想到了发现人才问题。
牛顿(1642—1727)这位十七世纪的英国科学家可谓大矣。马克思在《数学手稿》里多次提到他,甚至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的第一段,也肯定了牛顿在天文学的伟大发现。恩格斯则把牛顿的科学成就总结为:借助于万有引力而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借助于对光的分解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借助于二项式定理和无穷级数理论而创立了科学的数学,借助于对力的本性的认识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那时候,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等刚刚建立,距离初步完成还相当远。
于是,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象牛顿这样的大科学家,还要人去发现他吗?要。
发现牛顿的伯乐是巴罗,当时剑桥大学数学教授。
从传记材料看,牛顿童年在家乡读书的时候,并不象什么“千里马”。诚然,他爱制作机械模型一类的玩意:水钟(刻漏),风车,日晷,放风筝在风筝尾巴上挂一盏灯……,也喜欢思考科学上的道理。不过,在学校的成绩并不怎么好,被老师批评一通,才赶上前几名。
牛顿一六六一年进剑桥大学读书,他的导师和数学老师就是巴罗。这位外国老先生,自有卓见,似乎不大相信“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中国古训,而是在教学中,在实际接触中,发现了这个领取清寒津贴的牛顿的数学才能,并且认真加以培养,把学生的科学知识基础,打得扎扎实实。这就为牛顿后来取得重大成就创造了十分重要的先决条件。
牛顿的一生中,二十三四岁最为关键。因为,他二十三岁那年,剑桥发生严重的鼠疫,学校停课,学生休学,牛顿被迫回到故乡林肯郡的村镇。据牛顿晚年回忆,那休学的一年多,正是他在发明上精力旺盛的时期。万有引力的发明,微积分的发明(莱布尼茨另有独立的发明),二项式定理的发明……,这些发明的基本工作,都是他在这个期间完成的。
值得敬佩的仅仅是牛顿么?不。同样值得敬佩的还有巴罗。
在牛顿休学后回校的第三年,巴罗毅然决然辞去卢卡斯讲座数学教授,把这个职位拱手让给牛顿。这一年,牛顿才二十七岁。从此,他打开局面,可以公开作学术演讲;与学生商讨问题,每年都要把演讲稿的副件送给副校长存阅。他幸福而艰苦地进入“光学十年”和“重力十年”的剑桥科研生涯,呕心沥血,继续向他那个时代的光辉顶点前进。
牛顿晚年就任英国造币厂厂长以后,科学研究工作是基本上结束了,然而,对于科学领域的青年一代,他还是非常关心的。七八十岁的牛顿,这时成为老伯乐,他先后在数学园地发现四位“千里马”。其中以马克劳林最著名,他比牛顿小五十六岁。此人十五岁即得学位,十九岁当数学教授。后来他们在伦敦相见,成为好友。为了使这位青年数学家有一个更合适的工作,尽量发挥他的才能,牛顿一再为他写信推荐,并且应允在经济上支援,直至自己去世时为止。马克思对马克劳林的成就评价很高(见《数学手稿》)。意味深长的是,马克劳林的墓碑上刻着“曾蒙牛顿推荐”几个字。
牛顿说:“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这些巨人、大师是刻卜勒、伽利略、笛卡儿。而领着牛顿走到大师们身边,并扶他上肩的是巴罗。遗憾的是,牛顿没有能看到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出现。从这方面说,我们今天的老科学家以及一切科学工作者比他幸福:既可以站在前人的肩上,又可以用正确的哲学思想指导自己的科学研究。而更重要的,是有指引他们前进的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有华主席、党中央为他们开辟了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伊萨克·牛顿是大家熟悉的,可是后世有多少人知道伊萨克·巴罗?然而,那没有什么。我相信,在我国科技现代化途程中勇当伯乐的老科学家,他们的心情是豪迈而欢畅的。爱国诗人陆游的诗句:“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或可当之无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