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一本《学生字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7-02
第6版()
专栏:革命文物

一本《学生字典》
海洲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烈士。
四十多年前,杨开慧烈士牺牲后,岸英和弟弟岸青流浪在上海街头当报童。怀着深仇大恨的岸英,年纪虽小却很聪明。他每天除沿街叫卖,还找时间学习,想多懂点儿道理。他每次卖报回来,打开没有卖完的《申报》一看,总有许多字不认识,他心里真是焦急,急得皱眉头。一次,弟弟瞧着哥哥发愁的样子就天真地说:“我们要是有个先生就好啦。”
“先生?……对,有啦!”岸英忽然眉头一闪,一下子蹦了起来。
第二天,晨曦微露,兄弟俩去领报的时候,路过里弄的小吃店,岸英买了一个烧饼给弟弟吃。弟弟瞪着一双惊奇的眼睛问:“哥哥,你呢?”“我不饿。”憨厚的弟弟是最相信哥哥的,可这一回,他也撒谎了:“我也不饿,我也不吃!”
小哥哥一把将懂事的弟弟紧紧地抱在怀里……
大约过了三、四个月,一天,岸英从外面跑回来,瘦削的脸庞焕发着兴奋的光彩,乌黑的眼珠放射着喜悦的光芒,步子走得特别急促,冲着弟弟大声喊道:“好啦,我请来了一个先生!”
弟弟忙往哥哥背后瞧,并没有别人,感到奇怪:“先生?先生在哪里?”
“你看这是什么?”岸英高兴地从衣袋里掏出一本书。弟弟接过一瞧,这本书长长的,窄窄的,寸把厚,象块长形豆腐干,端在手里觉得沉甸甸的,壳面上还包着一层青布。念了一年多书的岸青只认得上面的“学生字”三个字。
岸英告诉弟弟,这是《学生字典》,花了大洋八角,——以后,看书读报,认不得的字,一查它,不仅知道读法,还知道这个字怎么用。弟弟兴高采烈,可转眼一想:哥哥卖报挣来的几个钱,要维持他俩每天的生活,没有余钱,不禁疑惑起来,问道:“哥哥,你哪来的八角大洋?”
岸英告诉弟弟,每天早点没吃,把钱积攒下来,日积月累,就买了这本《学生字典》。
弟弟很激动地说:“哥哥,有了‘先生’,比吃了烧饼心里还快活……”
岸英有了字典后,看报就方便得多啦。他把字典当作宝贝,经常塞在衣袋里,一有空余时间,就坐下来看报,看书,碰着不认识的难字或者不理解的词,就掏出字典,轻轻地翻阅。开始他不会查,就请别人指点。由于他平时很爱惜,在上海几年,这本字典的书角,没有一页卷起或破损,好象新买的一样。
一九三六年,党派人找到了岸英兄弟俩,并且把他们送去苏联学习。这本字典,随着岸英在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度过了十个春秋。一九四六年,这本字典又随岸英回到了延安。伟大领袖毛主席见到学习优异、英姿勃勃的儿子,非常高兴,鼓励他继续努力学习。又经历过吴家枣园的劳动,渤海、西柏坡土改的岁月,一九四九年,北平解放,岸英带着字典进了古老的北京城。
时光流逝,字典旧损,书角磨蚀,岸英在学习、斗争中成长起来,成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一九五○年冬,岸英同志毅然参加了抗美援朝,把鲜血洒在朝鲜的土地上。这本小小的字典就成为烈士终生勤奋学习、努力上进的见证而闪发着光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