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悲欢离合七十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7-02
第6版()
专栏:

悲欢离合七十年
夏俊生 袁国利
今年一月十七日,中共北京市邮局党委收到一封人民来信。
信是安徽阜阳县新华公社向阳学校教师李睿达写来的,要求为他父亲李则恒寻找失散七十年的亲人。信中说:我父亲的故乡是北京,小时候被清朝炮队一管带用哄骗的手段买去做义子。不久,随他前去安徽阜阳。我祖母为了照顾父亲,要求同去,管带假装同意,但当火车开动时,却指使家仆将我祖母一脚踢下车去……信中提供的寻找线索是:祖父名叫贾西仁,当时住在北京南苑小红门一带,以卖盆为业,父亲可能还有两个哥哥。
负责小红门地区邮件投递的北京市木栖园邮局党支部,接到市邮局党委转来的李睿达的信后,立即开会进行研究。半个多世纪以来,先后经过清朝、北洋军阀、国民党、日伪和新中国五个不同的时代,情况变化极大。李则恒已年过七旬,他父母如果活着,都上百岁了,不知名字的两个哥哥也有八、九十岁了。再说,过去的南苑小红门一带现在分成好几个公社,有几万人口,要从中找到李则恒的亲人,就象大海捞针。
李则恒老人苦难的身世,使投递员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阶级教育。“老人这样信任我们,就是跑断腿,磨破嘴,也要帮他找到亲人!”
投递员们这家出,那家进。听说有卖盆的,就刨根问底;见到姓贾的,就查询祖宗三代。一连三天,投递员们的足迹踏遍了附近两个公社的一百二十三个生产队,走访了五百多名老人,行程两千多里。热心的社员群众,也积极帮助查找。好容易从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那里,打听到有个卖盆的老头,人们叫他盆贾,可是老人说,这家人已经绝户了。
投递员们都很焦急。共青团员孙建清更是心急如火。说到孙建清,在“四人帮”横行时期,他可从来没有为工作上的事情着急过。那时,他送信时也背着鸟枪。一只美丽的小鸟,就可以把他引到路边的树丛中去,忘记了满兜的信件和报纸。在揭批“四人帮”的斗争中,他深深感到自己的思想中了毒,下决心用实际行动向“四人帮”讨还青春。几天来,他白天蹬车送信,晚上冒着刺骨的寒风,往返七、八十里到小红门一带走访社员群众。
二十二日上午九点多钟,他又来到小红门大队社员赵永禄家。赵永禄说,他和老哥们打听到,后街有个叫白玉坤的老人,过去跟盆贾一起跑过小买卖,说不定知道些情况。
第二天,孙建清等来到白玉坤家。七十三岁的白玉坤,五十年前同当时已经六十多岁的盆贾一起贩过小猪。据他说,盆贾的儿子贾大成家后,不知去向。贾二、贾三在旧社会穷得娶不上媳妇,解放后都已相继去世。有个小儿子贾四,四、五岁时突然不见了,不知是丢了还是送了人。这个李则恒很可能是贾四。盆贾的大闺女的女儿还活着,是牌坊一队社员张万原的老岳母……
孙建清他们赶紧又赶到张万原家。张的岳母名叫陈瑞华,已经七十八岁了。她还记得:大舅有个闺女在河北省永清县。
至此,李睿达来信中提供的线索,只剩下祖母被踢下火车这个情节需要核对了。二月十日,农历正月初四那天,老王和小孙驾驶着摩托车,冒着寒风从北京向永清县驶去。他们来到仁合铺大队,找到了陈瑞华的弟弟、六十一岁的陈贺明,又找到了贾大的独生女儿、六十岁的贾秀珍。贾秀珍五岁丧母,九岁时父亲外出谋生再也没有回来,便跟奶奶一起生活。她清楚地记得奶奶曾对她说过,还有个四叔,让清兵营里当官的给拐跑了;火车开跑的当口,她还挨了清兵一脚。
贾秀珍讲的情况,可以证实李则恒就是贾四。
四月十日,一封从北京木栖园邮局发来的电报送到李则恒家里,电文是:十七日前来北京同亲人团聚。
四月的北京,春风送暖,树绿花红,十七日上午,木栖园邮局里象过年一样热闹。在人们热烈的掌声中,李则恒带着儿子李睿达、女儿李侠、孙子李浅明来到俱乐部里,同贾秀珍、陈贺明、张万原三家的七口亲人见面了。
“四叔!”“四舅!”还没等邮局的同志介绍,贾秀珍、陈贺明就扑到李则恒身上。
七十年的苦辣酸甜,一下子涌上这三个老人的心头;千言万语化成了止不住的热泪涌流。
下午,李则恒来到张万原家里。半身不遂的陈瑞华让孙子扶着坐起来,仔细端详着颧骨突出、身材高大的四舅,眼前清晰地浮起了姥爷盆贾的面容。她悲喜交集地说:“四舅,您长得跟姥爷一模一样。如果姥姥还活着该多好啊!她想您都快想疯了!”
晚上,李则恒和侄女、外甥女、外甥等十几口人济济一堂,吃着团圆饺子。乡亲们川流不息地赶来,祝贺这经历了悲欢离合七十年的亲人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