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阅读
  • 0回复

遍地盛开工业花——罗马尼亚访问记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9-01
第6版()
专栏:

遍地盛开工业花
——罗马尼亚访问记之三
《人民日报》代表团
加拉茨一瞥
我们来到多瑙河畔的加拉茨市。
暮色中,宽阔的多瑙河静静地流着。河对岸,绿洲一片,重重叠叠的翠树尽都泡在河水中,深幽静谧,神奇莫测。河这边,则是规模巨大的加拉茨钢铁联合企业的码头、铺满鲜花的堤岸和市区一座座新建的高楼大厦。多瑙河三角洲历来被称为“鸟类和鱼类的真正乐园”,现在正以日新月异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
第二天,加拉茨市市委第一书记兼市长伊原·贝杰恩设午宴招待代表团。汽车把我们送到多瑙河边的“渔人饭店”。这是一座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饭店大厅象一面撒开的鱼网,所有的建筑装饰都以鱼、水鸟、船锚作图案。看来,当初建筑师是以渔业生产作为这座多瑙河边新兴城市的特征,来进行设计的。就建筑艺术而论,他得到了成功;就城市特征而言,使加拉茨闻名的,早就不是它的鱼,而是它的钢铁、船舶和各种工业品了。
伊原·贝杰恩同志给我们介绍情况说:加拉茨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到很大的破坏,城市的一半被毁,特别是市中心更是一片废墟,战后才开始重建。加拉茨钢铁联合企业的前身,是市郊一座设备陈旧的小厂,现在已经建设成拥有世界先进设备的罗马尼亚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加拉茨造船厂原先是个小的修船厂,现在是罗马尼亚几个最大的造船厂之一。去年,加拉茨的工业产值达到四百亿列伊。加拉茨市的人口也从八万增加到二十五万,新建的职工住宅有五万多套。伊原·贝杰恩同志指点着一处处建筑和街道,兴致勃勃地说:“我们现在吃饭的这个地方,十五年前还是一个堆垃圾的河滩,经过组织义务劳动,修筑堤岸,现在变成了风景区。”
我们访问了闻名已久的加拉茨钢铁联合企业。它生产全国百分之四十的钢,百分之九十的钢材。罗马尼亚的冷轧和热轧钢板,全都是从这里生产的。在这个大型联合企业里,我们登上了新建的五号高炉的平台。只见滚滚的铁水象一条火龙,溅着火花,奔腾着,泻入巨大的储铁罐。这座高炉的有效容积为两千七百立方米,全部采用自动控制,每班只用三十五人,日产生铁五千多吨。现在,他们正在建设三千五百立方米的六号高炉。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第二炼钢厂和薄板厂。这里,自动化的程度也很高。炼钢炉前只有装料的矿车在忙活,轧机跟前也看不到几个工人。从厂房里出来,陪同参观的党委书记让我们看厂区中央大道旁的一幅宣传画,那上面画着一个头戴鸭舌帽,手举色镜,观察着炉火的炼钢工人。他饶有风趣地说:“这幅画已经过时了,现在的炼钢工人早就不是这样的了。”
在加拉茨的访问中,我们看到了罗马尼亚工业发展的速度。加拉茨的同志也说:他们的发展,是“罗马尼亚工业化政策的缩影”。
合理分配生产力
罗马尼亚的工业化政策,包括多方面的内容。给我们印象很深的一点是,他们很注意工业的合理布局,特别强调把新建的工业分布到各个地区去。用罗马尼亚同志的话说,就是“在全国各地合理分配生产力”。
战前,罗马尼亚仅有的一点工业,都集中在布加勒斯特等少数几个城市,全国广大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工业。罗马尼亚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过程中,很注意解决各地区工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九六五年罗共九大以后,更重视这个问题。以后,齐奥塞斯库同志又进一步提出了一个鲜明的奋斗目标:全国三十九个县的工业产值都要超过一百亿列伊。一九七○年,包括布加勒斯特在内,全国只有九个县的工业发展达到这个水平。经过短短七、八年的努力,现在,工业产值超过一百亿列伊的,已经有三十三个县。预计到一九八○年,全国三十九个县都将达到和超过这个指标。这确实是比较惊人的高速度发展。
如果说加拉茨战前还有一点工业基础的话,那么,我们访问的尼亚姆茨县,在战前就完全是个农业县了。那时,农业人口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唯一的工业是有几户木材加工的小厂。现在,这个县的工业产值已达一百九十亿列伊,为农业和畜牧业产值的四倍多。化学工业、电力工业、建筑材料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尼亚姆茨市过去是个地道的乡村小镇,现在已成为一个拥有八万人口的新兴工业城市。我们参观了这里的人造纤维厂。这座有一万四千名职工的大型企业自一九五七年投产后不断扩建,产量增加了四倍。它生产人造毛、尼龙丝、化学肥料等一千多种产品,向三十多个国家出口。
登上尼亚姆茨市高层建筑的楼顶,可以看到远方的工厂和湖泊、近处的剧场和医院,可以看到修整得象地毯一样精美的街心花坛和街道两侧林立的大厦,也可以看到昔日那个乡村小镇留下来的半条小街。同新市区的繁荣景象相比,那里已经非常冷落了。狭窄的街道渺无人迹,临街的小屋门可罗雀。新楼的地基正在附近开挖,吊车的长臂已经伸进这被人遗忘的僻巷。尼亚姆茨的同志说,用不了几年,连这一点旧镇的陈迹,也将永远消逝。
在工业产值达到二百一十五亿列伊的巴克乌县,我们还访问了乔治乌—德治城。这里,原先是个叫奥内什蒂的村子,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座拥有五万多人口的新城。旧日的奥内什蒂村已经无影无踪了,村子里的三千农民都当了工人,附近乡村的许多农民也都进了工厂。市委书记在给我们介绍情况时说:“我们这里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孩子,它说明这个城市很年轻。”
在各县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布加勒斯特的工业也有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执行了“在全国各地合理分配生产力”的政策,布加勒斯特工业产值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已经由战前的百分之三十降到百分之十七。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罗马尼亚,现代工业已经不是少数城市的专有品,它正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
大工业 小城市
工业的合理布局,均衡发展,使罗马尼亚具有“大工业,小城市”的特点。我们参观的一些工厂,规模都很大,技术装备也比较先进,而它们所在的城市却很小,多数只有几万人,少数一二十万人。这种工业布局显示了一系列的优越性。
随着现代工业的普及,罗马尼亚各县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哪里有了大工业,哪里就有大专院校,就有科学研究单位,就有各种文化设施和卫生机构。而这一切,都意味着愚昧、落后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科学的、文明的新时代开始了。在加拉茨、在尼亚姆茨、在乔治乌—德治城,我们都看到工业发展带来的这种深刻的变化。在加拉茨市,他们有自己的大学,那里有全国独一无二的造船系和食品工业工艺系,有二十一所中学,有冶金研究所和造船研究所,有三个剧院,每个区都有自己的医院和文化宫。在尼亚姆茨市,有雅西大学的化工系。在乔治乌—德治城,有石油化学机械学院,还有化学、电力、建筑材料三所职业中学。它们正把许多农民子弟培养成熟练工人,不断地输送到工厂去。
工业的均衡发展,密切了城乡关系,加强了工农联盟。在罗马尼亚,我们同很多同志探讨“农业拖工业的后腿”以及城市的副食品供应等问题,他们都表示很不理解,似乎在他们的工业化过程中没有遇到过这方面的障碍。开始,我们对他们的“很不理解”也是很不理解的:怎么可能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没有遇到同农业的关系问题呢?等看到了罗马尼亚“大工业,小城市”的特点以后,我们才逐渐明白了,由于工业分散布局,城市较小,占地不多,城市居民的粮食和副食品都能就近得到充裕的供应。而工业一旦得到发展,就能在耕作和收割的机械化、农副产品的加工等方面,给农业以巨大的支援。因此,我们在罗马尼亚访问,到处都看到工农互相支援、城乡共同繁荣的动人景象。
其他象城市住宅建设、公共设施建设之类我们称之谓“骨头和肉的关系”等问题,由于工业布局分散,各个县的积极性能得到充分发挥,解决起来也比大城市快得多,而且罗马尼亚很注意这方面的全面安排。尼亚姆茨县的同志说:他们在开始建设工业时,就开始建设住宅、商店和幼儿园等福利设施。我们访问的这些新兴工业城市,市区建设得都很漂亮。文化宫、博物馆、剧场、医院和各种商店,能够充分满足城市人民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需要。各个城市之间还展开美化环境的竞赛,每年评比一次,这更增添了人们对自己的城市的感情。
而这一切的最后结果是,它又提供了各种有利条件,使工业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地展翅高飞。罗马尼亚工业发展速度很快,而且主要是最近十几年中才发展得这么快的,它同罗马尼亚实行“在全国各地合理分配生产力”的政策,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