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8阅读
  • 0回复

让自由火炬熊熊燃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1-05
第6版()
专栏:坦桑尼亚通讯

让自由火炬熊熊燃烧
达累斯萨拉姆,这座非洲东海岸的热带城市,以她绚丽多采的姿态屹立在印度洋之滨。然而,更使她引以为骄傲的是,她在独立后短短十七年里在自由大道上迈出了巨大的步伐。
在市区椰树公园里,矗立着白色的高大独立纪念碑。碑的顶端耸立着鲜红的火炬模型。这火炬,是坦桑尼亚人民独立和自由的象征。坦桑尼亚青年每年都要开展高举火炬跑遍祖国各地的活动,纪念独立和自由,让红色的火炬世世代代熊熊燃烧。
今天,达累斯萨拉姆已发展成为拥有六十多万人口的城市。在坦噶尼喀获得独立时,它只是十几万人的小城市。
从市区沿莫罗戈罗路驱车向西北行驶,就到了乌本戈工业区。坦桑尼亚国营友谊纺织厂就座落在这里。这家工厂于一九六八年建成,现有厂房建筑面积六万二千平方米,拥有四万纱锭和一千二百台织布机。全厂五千名职工努力生产,产量不断增加。从一九六八年投产至一九七七年底,这个厂共生产棉布二亿零一百万米。它生产的非洲花布,不但畅销全国,还出口到东非其他国家。尼雷尔总统曾称赞它是“坦桑尼亚人民的骄傲”。去年“五一”节,尼雷尔总统在首都万人大会上,又一次表彰这个工厂职工的自力更生精神。
从友谊纺织厂的事例,可以看到坦桑尼亚工业不断发展的侧影。坦桑尼亚盛产棉花、烟草、皮革等原料,但是在过去,坦桑尼亚还必须从外国进口棉布、香烟、皮鞋等。随着民族工业的蓬勃发展,坦桑尼亚已由棉布、香烟、皮鞋等进口国变为出口国。达累斯萨拉姆市西郊和南郊,是新建工业区。独立后全国兴建的三十座大型企业,有一半设在这里。这里有炼油、水泥、轧钢、农具制造、纺织、制药、制鞋、食品加工和香烟等工厂企业。达累斯萨拉姆的工业基地正在蓬勃发展。随着市区工业的发展,市区的交通运输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独立时,这里的港口仅有三个泊位。如今,这里已有十一个深水泊位,可以同时停泊十一艘远洋货轮。坦桑尼亚、赞比亚和中国人民共同建成的坦赞铁路,穿过坦桑尼亚南部地区,把首都同西南方地区连接起来,而且把坦、赞这两个姐妹国家连接起来。在达累斯萨拉姆,一条从市区通往国际机场的高速公路已正式通车,市中心的国际电讯大楼已经建成,并于一九七九年元旦正式投入使用,达累斯萨拉姆港口正在继续扩建……整个达累斯萨拉姆一片欣欣向荣的建设景象。
在达累斯萨拉姆西北郊,有达累斯萨拉姆大学。这里山丘起伏,风景秀丽,空气新鲜,是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大学的建筑群散布在郁郁葱葱的山头和山坡上,起伏的盘山公路又把它们联系在一起。这所大学成立于一九六一年,目前已发展成一所规模较大、体系完整的综合性大学。此外,坦桑尼亚还有财政管理学院、全国生产力学院、成人教育学院、达累斯萨拉姆职业学校、新闻学院、土壤学院、水利开发学院等。
坦桑尼亚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一九七四年十一月,坦噶尼喀非洲民族联盟全国执行委员会决定在短期内实现全国普及小学教育。同时,坦桑尼亚政府还大力进行成人扫盲教育。设在市内的成人教育学院就是为此而成立的。一九七○年至一九七七年参加扫盲学习班的人数达五百万,全国识字人数已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一。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坦桑尼亚本国建设人材正在迅速成长。友谊纺织厂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近几年来已全部由坦桑尼亚人担任。现在,坦桑尼亚人自己驾驶的火车飞驰在祖国的大地上,坦桑尼亚人自己驾驶的远洋轮航行在浩瀚的洋面上……一个曾被殖民主义奴役的人民如今已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他们正为祖国的独立和自由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干。
在市中心东侧不远的花园路上,有一幢小楼出现在眼前,小楼前的庭院里飘扬着非洲统一组织的旗帜,这就是早在一九六三年就已成立的非洲统一组织解放委员会的所在地。坦桑尼亚一九六一年独立时是当时已获得独立的最南面的非洲国家。达累斯萨拉姆成了南部非洲解放运动和反对种族主义的前哨阵地。莫桑比克、安哥拉获得独立以前,以及目前正在进行解放斗争的津巴布韦、阿扎尼亚、纳米比亚等国家的民族主义组织都曾在这里设立总部或办事机构。
尼雷尔总统和坦桑尼亚政府一再重申支持南部非洲的解放斗争,直至整个非洲获得解放。多年来,坦桑尼亚政府和人民把非洲南部人民的解放斗争当作自己的斗争,积极为解放战士的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坦桑尼亚人民曾多次开展群众性的活动,为南部非洲自由战士献血、献物、捐款,以实际行动支持他们的斗争。
坦桑尼亚人民懂得,已经独立的国家支持未独立国家的人民斗争是责无旁贷的。只有让自由火炬燃遍南部非洲,才是整个非洲大陆的解放。历尽沧桑、有着光荣历史的达累斯萨拉姆,以巨人的姿态屹立在东非前哨,将继续为反帝反殖反种族主义的斗争作出贡献。
刘也刚 陈才林
(新华社)(附图片)
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的火炬纪念碑。新华社记者李生南 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