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0阅读
  • 0回复

隔海遥望思亲人——访居住在厦门市的台湾籍同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2-01
第2版()
专栏:

隔海遥望思亲人——访居住在厦门市的台湾籍同胞
新华社记者 黄汉兴
在祖国东南滨海城市厦门,居住着四百多户、一千二百多名台湾籍同胞。今年一月一日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极大地鼓舞了这些台湾籍同胞,他们隔海遥望思亲人,渴望早日同亲人团聚。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记者来到景色秀丽的厦门大学校园,访问了外文系副教授、台湾籍同胞朱天顺。朱天顺虽已年近花甲,两鬓染霜,但精神矍铄。他操着浓重的台湾乡音,激动地对记者说:“《告台湾同胞书》说得太好了!祖国人民盼望台湾回归、骨肉相聚这一天早日来到。”
接着,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党和人民对台湾同胞倾注了何等深沉的爱。朱天顺的老家在台湾基隆市,一九三九年他被侵华日军胁迫来大陆当翻译。一九四二年一月逃离虎口,参加了新四军。在革命队伍里,领导和同志们待他亲如手足,给他讲革命道理,使他迅速成长,一九四三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更令他难忘的是,一九四六年十月,他随王震同志带领的部队突围到延安后不久的一天,毛主席、朱总司令在延安王家坪请三五九旅南下回延安的团以上干部吃饭,他也应邀参加了。在宴会上,当王震同志把他带到毛主席面前,报告他是台湾籍干部后,毛主席握着他的手,和蔼地说:“辛苦了!”说到这里,朱天顺激动地起身推开门窗,窗外不远的前方是碧波万顷的大海。他遥望着大海彼岸的家乡台湾,凝神聚思,深沉地说:“祖国母亲爱台湾,台湾儿女想母亲。等到台湾回归、祖国统一时,我要回到故乡去告诉乡亲们,全国各族人民是多么关怀台湾同胞生!”
在黄厝大队,记者见到了党的十一大代表、台湾籍干部陈城铨。他满怀激情地说:“听说台湾回归祖国已经摆到具体日程上来了,我的心就象大海一样不能平静。”陈城铨出生在台北县,全家一贫如洗,一九四八年他十一岁时被迫随母亲来厦门谋生。解放后,他一家的生活有了保障,他自己也成长为一名干部。一九七一年七月七日,华国锋同志到厦门视察工作时,曾来到黄厝大队,听取过他的汇报。一九七七年七月二日,他赴京参加协商党的十一大代表名额时,华国锋同志又接见了台湾籍代表。陈城铨说:“社会主义祖国怀抱暖如春,祖国统一的一天一定会到来!”
记者还访问了一些年老体弱、已经退休的台湾籍同胞。他们的生活得到了妥善安置。乘船横渡厦鼓海峡,记者来到著名游览胜地鼓浪屿日光岩。在一壁镌刻着“鼓浪洞天,鹭岛第一”八个大字的峭岩下,座落着一幢漂亮的小楼,这是退休工人、台湾籍同胞林华敏的家。跨进门,适逢退休工人、台胞郑玉惠、郑玉美两个老姐妹也来作客,客厅里充满着节日气氛。房主人酷爱花卉,时值农历腊月,但桌案上一盆盆万年青青翠欲滴,各色仙人球千态百姿,几株兰花、野玫瑰芳香馥郁,看来主人的晚年退休生活是过得挺舒适的。林华敏出生在台北市,一九四四年来厦门,第二年就结了婚。她回忆说,一九四八年,她曾带着女儿林明芳、儿子林明杰回台湾探望老阿妈,老阿妈煮了许多火鸡蛋招待他们,她的两个孩子吃得满嘴是蛋黄,逗得老阿妈哈哈大笑。说到这里,全屋的人都笑了起来。郑家两个老姐妹也谈起了台湾家乡的香蕉、菠萝土产。童年趣事,乡亲故里,好象这三十几年前的事犹如昨天。林华敏说:“这些日子总是思念老家,未知老阿妈可健在?我盼望祖国大陆和台湾之间早日架起一座金桥。如果老阿妈健在,我要告诉她老人家:第一,我退休了,每月领退休金,在家抱孙儿,生活幸福;第二,我最小的孩子林明扬考上了福建医科大学;第三,明杰儿就在春节要结婚了。这全托共产党的福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