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把城市郊区建成副食品生产基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2-02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把城市郊区建成副食品生产基地
方道中
城市郊区的生产应当以什么为主?当前城市副食品供应紧张的问题究竟如何解决好?这是广大城乡人民共同关心的问题,当然也是关系到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一个重大问题。
我们的经济工作,一定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城市郊区的生产方针,也只能按照客观经济规律来确定。斯大林在阐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时指出:“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城市人民对郊区的需要是什么呢?首先是数量充足、质地新鲜、品种多样化的肉、蛋、鸡、鸭、鱼、乳以及各种蔬菜和水果等。郊区的生产必须保证这种需要,根据这种需要来安排各项农副产品的生产。一九五九年,在重庆召开的全国大城市郊区副食品生产会议上,就确定了把大、中城市郊区建设成为就地生产就地供应的副食品生产基地的方针。粉碎“四人帮”以后,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场工作会议上,又一次明确提出“城市郊区和工矿区的农牧场,要成为副食品生产基地”,“保证城市、工矿区的供应”的方针。这样一个十分明确的方针,由于受到“四人帮”假左真右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影响,长期以来没有认真得到贯彻执行,以致一些城市郊区的生产方针摇摆不定,不能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做了许多违反客观规律的事。
若干年来,一提农业生产方针,有的人就毫不费气力地认为,不论是在什么范围内,一个省,一个县,一个公社,甚至一个大队、生产队也好;不论是在什么地方,即在农区,或者在牧区,林区,各特产区,大中城市郊区也好,都应当是“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我们说,毛主席针对我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的实际情况,就全国农业提出“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但在执行中,我们一定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这一方针,要提倡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反对不顾实际情况照搬照套。正因为一些同志不按照实际情况办事,在林区毁林种粮,在牧区破坏草原种粮,在沿海一些地区不顾条件围海造田种粮;而城市郊区则提出什么“菜农不吃商品粮”的错误口号,搞得城市蔬菜供应十分紧张。李先念同志在去年七月召开的全国农田基本建设会议上,对因地种植的问题作了完整的阐述:“就全国来说,我们的方针是: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就不同的地区来说,林区应以林业为主,牧区应以畜牧业为主,渔区应以渔业为主,经济作物区应以经济作物为主。对各种粮食作物和棉花、油料、糖料等经济作物,都要因地制宜,适当集中”,“这样,我们整个农业的结构就会更加合理,农业的发展速度就能够大大地加快。”就城市郊区来说,既不是集中的产粮区,也不是集中的林区、牧区、渔区,而是城市的郊区。针对几百万人需要充足的副食品供应这个大前提,郊区生产理所当然地要实行以副食品生产为主的方针,把郊区建设成为城市的副食品生产基地,为城市人民提供丰富、新鲜、多样化的农副产品。副食品供应充足了,市场繁荣,作为消费者的城市人民就会满意;市场繁荣,也将进一步促进郊区生产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农民也必然高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购销两旺。
有的同志说,这些年我们既抓了粮食生产,也抓了副食品生产。然而事实并不如此。北京市现有八百万人口,上海市现有一千万以上的人口,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副食品的供应量将越来越大。城市郊区的耕地有限,而且有日益减少的趋势。在这有限的耕地上,主食、副食都由自己来解决是不可能办到的,而且也从来没有办到过。实际上,这些年一些城市郊区是把粮食作为“硬”任务来抓的。为了追求粮食产量过“长江”,有的甚至把饲料地变成了“帮纲田”,挤掉了青饲料,影响了畜牧业的生产;在近郊菜区树立“大楼底下创高产”的粮食高产典型,结果忽视了蔬菜生产。由于不断地批判所谓的“重副轻农”、“重菜轻农”、“以钱为纲”,直接打击了社队和农民个人搞副业生产的积极性。也由于片面地执行“以粮为纲”的生产方针,郊区的粮食产量虽然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却严重地损害了副食品生产,以致造成肉、蛋等副食品供应很紧张,蔬菜不仅淡季仍淡,旺季有时也不旺了。鲜奶供应紧张,奶制品缺货。干鲜果品中,很多也是停滞不前甚至大幅度下降。有的群众说,这些作法是“以粮为棍,全面打倒”!
这些年,由于城市郊区执行了以粮食生产为主的方针,副食品就需要大量从外地调入。而大量的农副产品从外地运到城市,由于长途运输、转手,往往是鲜货变成了陈货,鲜蛋变成了坏蛋,损耗十分严重。据统计,从外地调进北京的每百斤蛋国家要亏损二十八元,每头猪亏损二十二元。如果副食品就地生产,就地供应,比从外地调进当然经济得多,合理得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应当认真总结过去二十几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放眼看看世界农业发展的现状,认真研究一下城市郊区农业发展的趋势,把思想认识统一起来,坚决地、切实地贯彻执行因地制宜的农业生产方针。
要使城市郊区的生产在正确方针指导下,有计划按比例高速度地发展,目前迫切地需要有一个好的农业规划。因此,要抓紧时机,组织人力,发动群众,对郊区进行全面、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搞清楚郊区的自然资源、气象条件、土壤特点、生产基础、劳动力分配状况,以及各项政策措施的作用等,再根据城市的实际需要,有计划地改变郊区生产的结构,使牧业和其它副食品生产在郊区生产中的比重,逐步赶上并超过粮食生产,使种植业中饲料的比重大大增加,种植业为牧业服务。总之,我们要冲破小生产的狭隘眼界,冲破小农经济的管理方法,真正做到思想解放,胆子大,办法多,步子快。郊区有众多的劳动力,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的伟大力量,通过科学的规划,把这支力量组织好,使之看到无限光明灿烂的发展前景,一定能调动起他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创造出日益增多的物质财富。
要把城市郊区迅速建成副食品生产基地,各项政策和各项措施都必须与这一方针相适应。副食品生产主要是商品生产,我们一定要运用价值规律制定合理的价格政策,促进副食品生产的发展。目前,肥猪的收购价格与粮食相比,就很不合理,这样下去不能促进养猪生产的发展。农民是生产的直接参加者和受益者,他们最懂得应当种什么和怎么种植最合理、最能获得较大的经济收益,因此,必须尊重社队的自主权。我们还要研究和解决好发展各种副食品生产中一系列两条腿走路的政策问题,以及解决好经济作物集中产区社员的口粮问题。我们相信,认识统一了,措施得力了,政策落实了,那么,副食品供应紧张的状况将会较快地得到改变。
有的同志说,我们现在粮食生产水平还很低,大城市的粮食供应也还比较紧张,如果郊区不多种粮食,更会增加大城市粮食供应的紧张。这种说法当然也有一定的道理。这些年来,城市党委强调郊区多种粮食,甚至改菜种粮、砍果树种粮,的确是有客观困难的。但是,从长远利益来看,从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这不是好办法,而只是穷办法,而且是越搞越穷的办法。可以设想,如果城市粮食和副食品都要从远地的农村运来,究竟是运粮食花费钱多,还是运菜、肉、蛋、奶等副食品花费钱多?这笔账是不能不算的。目前,这个问题要得到很好的解决,确实有顾此失彼,顾彼失此的实际困难,因而就产生了解决这些困难的不同意见,这些意见似乎都有些道理。但是,从长远打算,而不是只顾眼前,不是把经济越搞越死,而是要越搞越活,我们认为宁肯用其他方法来解决大城市的粮食供应,也要坚决把城市郊区建设成副食品生产基地,这是更好的更为合算的办法,这个意见对不对,希望同志们共同研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