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6阅读
  • 0回复

平原省甲等劳动模范曾广福的典型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5-11
第4版()
专栏:红榜

  平原省甲等劳动模范曾广福的典型事迹
  王泽中
曾广福是平原省莘县五区杜家村人,从前家境贫穷,小时候在村里要饭,到了十六岁那年,就给地主扛活当长工,一直过了整整十三年牛马不如的日子。共产党到了这里后,他才从火坑里被救了出来。村里经过了减租减息,土地改革,农民得到了翻身解放。曾广福深刻地知道自己得到翻身解放的日子是谁给的。因此他就决心要为大家工作。由于他对村中各样工作都干在前头,被大家选为村干部。
杜家村南是一片低洼田野,特别是上南地去的一个重要路口更比较低洼。去年八月里,阴雨连绵,大雨一直下了好几天,一片洼田变成泥泞,白茫茫的雨水积在路口上,使该村农民到地里作农活很困难。他们用车拉粪到南地去,就得要往西绕三里多地才行。平日每天能送五六趟,这样却最多只能送两三趟,误事真是不小。这个事情使曾广福时刻挂在心上。他想:如不赶快想办法将水去掉,村里群众的生产,得耽误多少工夫啊!特别是种麦季节快到了,如不把这路口的水消灭,送粪、耕地一定会误大事的,麦子也就得要晚种上。他想到这里,下定了决心,要把路口上的水泼干,让大家过车。他一人力量小,于是就动员大家。可是,有些人就说:“这是瞎胡闹哩,那能办事啦?”有的说:“绕几步远也不算啥。”还有的说:“少送几趟粪也不要紧”。这些人都是觉得大家走路,要自己来泼水,不值得。后来经过曾广福继续向大家动员,不少群众才被说服。他便组织了十来个青壮年拿着梢筒,由他带领着到村南路口泼水去了。这正是八月中旬的天气,水凉得很,但他们一直不停的泼着。太阳偏西的时候,把水泼净了,但是底下还有泥,行车仍是很难。这时曾广福提出大家出点柴火把路口垫上。但是许多人都不愿意,有的人说:“自己烧的已不够,再垫些更不够烧了。”于是他就向大家说:“别作难啦,先把我家的柴草搬出来垫上它。”这样一来,随着就有好几家,一捆一捆的把柴草抱出来垫在路口上。他们把泥挖出了一些,垫上了柴草,就能行车了。这样事情影响了全村的群众,把全村群众的生产情绪都鼓动了起来,纷纷加紧送粪上地,形成了热潮。
隔了几天后,天气突变,连雹子带雨又下了一场。等天晴云散,雹子化成水,同雨水一起又流到了村南路口,阻止了车辆的交通。天黑了,曾广福想道:再叫群众去恐怕要比上次更难。他睡觉以后,一会又醒来,这事情怎么样也忘不掉,要是不把水去掉,明天又不能拉车送粪了。他于是就穿了衣裳拿着用具独自泼水去了。深夜里寒冷的北风呼呼的吹着,水更是凉得很。在这个当儿,他除了想这是为的大家以外,又想起了前方的战士们,他们在前方打仗更是艰苦,雪里来雨里去,爬山越岭,在枪林弹雨之下和敌人拚。他一面想,一面在寒冷的深夜,用梢筒哗啦哗啦和路口的积水搏斗着。一直泼到鸡叫三遍把水泼干了。他又把底下的柴草翻了翻,整理了一下,看看可以过车了,才拿着用具回家休息了。
到了第二天,这个事情很快传遍了全村,于是群众的生产运动就更热烈的开展起来了。
平原省聊城分区莘县县委会油印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