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9阅读
  • 0回复

坚持实行耕牛饲养管理责任制十六年 独山县麻尾区耕牛增长七倍 支援外省、外县耕牛一万八千多头,现存栏八千二百多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2-28
第2版()
专栏:

坚持实行耕牛饲养管理责任制十六年
独山县麻尾区耕牛增长七倍
支援外省、外县耕牛一万八千多头,现存栏八千二百多头
据新华社贵阳电 贵州省独山县麻尾区实行集体耕牛“分户饲养、养用合一、繁殖幼畜、对半分成”的饲养管理责任制,自一九六三年以来,全区耕牛每年递增百分之十三左右,十六年内耕牛头数增长七倍。这个区除支援外省、外县耕牛一万八千二百多头外,现在尚存栏八千二百二十多头,平均每个农户一点六头。
麻尾区位于黔桂交界处,辖五个公社一个镇。这里是岩溶山区,水源奇缺,山草不多。十六年前,全区只有大小耕牛三千九百三十头,农业生产上严重缺乏畜力和肥料。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从一九六三年开始,这个区对集体耕牛实行了“分户饲养、养用合一、繁殖幼畜、对半分成的”饲养管理方法。
规定这些办法后,农民养牛的积极性很高。黄后公社是这个区水草条件最差的石林地带。每年夏末秋后,农家户饮用水,要走几里甚至十几里路去挑。为了解决耕牛的饮水困难,社员们在村子附近挖泥井泥塘蓄水。他们还根据水牛夏天畏热、冬天怕湿的特性,夏天在田边地角挖“牛滚氹”,冬天修好牛圈,勤垫干草,做到“夏天一口塘,冬天一铺床”。这个公社的舒家坪大队旱地多,冬天饲料几乎全是玉米秆,社员为了使耕牛冬季不掉膘,做到了粗料精喂。他们把玉米秆加工铡细后,加盐煮熟喂热食,还经常磨米浆、黄豆浆喂牛。十多年来,这个区耕牛的死亡率一般年景不超过百分之二。母畜繁殖率也很高。全区现有母牛中,每年有三分之二以上都能产仔,幼仔成活率在百分之九十五左右,加快了耕牛的发展。
前些年,在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下,一些人错误地批评他们“分户饲养”是“三自一包”的资本主义的东西,繁殖仔牛给奖励是助长“小生产的暴发户”,宣称要割什么“资本主义的尾巴”。甚至有人给麻尾区下了三道“禁令”:一是耕牛一律要“合槽喂养”,“方向”才对头;二是社员繁殖仔牛分成,不能付现金,只能记工分;三是耕牛不能随便外调。同时,指名道姓地要区、社组织批斗麻尾公社一个因发展耕牛而增强了集体经济力量的生产队和一名因积极带领群众发展耕牛而增加了家庭收入的大队干部。麻尾区区、社两级党委认真对照党的政策,分析这些年来实践的效果,认为在耕牛管理上采取的这个做法是把社员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联系起来了,有利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加速发展耕牛生产。他们统一了思想,顶住了“高压”,坚决不搞什么割“尾巴”、批“暴发户”,继续执行这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由于政策稳定不变,促进耕牛逐年发展。十六年来,这个区每年平均向省内外出售耕牛一千一百多头,在增加社员收入的同时,为社队集体积累资金二百五十多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