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阅读
  • 0回复

莫斯科唱反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5-18
第5版()
专栏:

莫斯科唱反调
新华社记者述评
正当联合国第五届贸发会议在加紧进行,与会代表正在努力推动会议进展的时候,苏联代表团却与会议唱反调,攻击得到与会代表普遍赞扬的著名文件:《阿鲁沙集体自力更生纲领和谈判纲要》。苏联代表团别有用心的行径,进一步暴露了莫斯科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正当要求假支持、真反对的两面派伎俩。
五月十五日,苏联代表团团长、苏联外贸部副部长阿·曼茹洛在贸发会议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一篇冗长的讲话。他在讲话中用了很大篇幅重弹“缓和”、“裁军”的老调,吹嘘苏联的对外“援助”和宣扬经互会的“经验”。在谈到阿鲁沙纲领时,他表面上表示总的支持,接着就大肆攻击,说它“没有充分考虑到两种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区别这一当前的现实”,说“这一文件在日益增加的私人资本面前反映迟钝和缺乏战斗性”,甚至说,这一态度“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独立是危险的”。
众所周知,第三世界国家为了开好这届贸发会议,曾经作了充分准备。今年二月,拥有一百多个成员国的“七十七国集团”在坦桑尼亚的阿鲁沙举行了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会上一致通过了阿鲁沙纲领。这个反映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的愿望和要求的文件,分析了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重申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方针,强调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并就解决当前国际经济、贸易、金融、航运、科学技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积极的建议。这一文件在这届贸发会议上得到许多与会代表的同声称赞。
人们不禁要问,既然阿鲁沙纲领得到与会代表普遍的好评,为什么偏偏苏联代表要跳出来加以反对呢?
原来阿鲁沙纲领提出的第五届贸发会议临时议程中有一节专门谈到了七十七国集团要求苏联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关系,取消它们所有形式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扩大和改善贸易普惠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更多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援助,提供可兑换的货币,等等。但是,这些合乎情理的要求却刺痛了莫斯科霸权主义的神经。
人们注意到,多年来苏联在同第三世界国家的贸易中,往往从争夺霸权的需要出发,热衷于倾销它的军火,并要求第三世界国家用战略资源进行交换,而不愿从第三世界国家进口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因而造成发展中国家和苏联贸易中的巨大逆差。在贸易付款安排上,苏联只愿给发展中国家以苏联卢布,迫使发展中国家只能用苏联卢布从苏联购买它们往往不需要的陈旧设备,而不愿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可用以别的国家进口急需商品的可兑换的货币。苏联这种利己主义的行径使许多发展中国家蒙受了巨大的损失。阿鲁沙纲领正是从这一现实情况出发,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许多合理的要求和主张。苏联一再声称,不能把它同资本主义国家相提并论,不加区别,但是,苏联的所作所为恰恰反映了它的社会帝国主义的本质。
至于苏联代表团指责阿鲁沙纲领对外国私人资本的流入“反映迟钝和缺乏战斗性”,这也不符合事实。阿鲁沙纲领在“货币与资金问题”一节中提出,要根本改变目前的货币制度,同时要求增加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官方援助,也表示欢迎私人的直接投资。但是,文件中在这方面也提出了许多限制性的条文,例如,援助不能附带政治条件等。阿鲁沙纲领中的这些规定怎么能说成“反映迟钝和缺乏战斗性”呢?苏联的指责有什么根据呢?
曾经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之害的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正在空前觉醒,来自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在会议上正在起着主导的积极的作用,莫斯科的任何指责和唱反调都阻止不了会议的进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