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阅读
  • 0回复

黎巴嫩南部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5-18
第6版()
专栏:贝鲁特通讯

黎巴嫩南部见闻
许世铨
黎巴嫩的南方省,面积约为二千平方公里,是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树木青葱的黎巴嫩山,沿着碧波万顷的地中海纵贯南北,波光山影相映,景色秀丽而壮观。
这里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利塔尼河和扎拉尼河水源丰富。辛勤的黎巴嫩人民早已把这里发展为黎巴嫩的主要水果和经济作物产区。果园的面积为二万一千公顷,占全国果园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从赛伊达经蒂尔直到南部边界,数十公里的沿海平原上,柑桔园、香蕉园连绵不断;山区里的层层梯田上长满苹果树、橄榄树……。
但是今天,这片四季飘香的土地却被深深地卷入中东地区的矛盾和冲突的漩涡之中。内忧外患所带来的连年战祸,使得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我们最近两度来到这里,亲身感受到黎巴嫩南部人民和生活在这里的巴勒斯坦难民所蒙受的深重灾难。
山河破碎
今天的黎巴嫩南部实际上从南到北被分裂为四片地区:沿黎、以边界五至十二公里宽的狭长地带是由原黎巴嫩军队少校萨阿德·哈达德指挥的民兵武装控制的地区。今年四月十八日,哈达德在以色列的纵容下宣布在这一地区成立了所谓的“自由黎巴嫩”。
在哈达德控制区以北和利塔尼河以南是“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的驻防区。这支部队是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四二五和四二六号决议进驻这里的,由法国、挪威、尼泊尔、斐济、尼日利亚、爱尔兰和荷兰七国的四千余名部队组成。
在利塔尼河和扎拉尼河之间宽约二十五公里的所谓“两河流域”和蒂尔港周围,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武装力量和难民营的集中地区。同时这里还驻有一九七六年黎巴嫩内战期间从黎巴嫩军队中分离出来的“阿拉伯黎巴嫩军”,由十三个政党和组织组成的“全国运动”的各派民兵武装,以及属于黎巴嫩南部主要居民——穆斯林什叶派的民兵武装。
扎拉尼河以北,仍然处于黎巴嫩政府的管辖之下,但那里也驻有属于“阿拉伯威慑部队”的叙利亚部队。
黎巴嫩南部这种四分五裂的状况,完全是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者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和企图消灭巴勒斯坦民族事业所造成的严重恶果。
罪魁祸首
一九四八年至一九六七年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发动的三次侵略战争中,约有四十万被赶出家园的巴勒斯坦难民流落到黎巴嫩。其中很大一部分在黎巴嫩南部,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一九六五年巴勒斯坦人民开展了武装斗争以后,在黎南部建立起打击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的游击基地。一九七一年巴勒斯坦游击队失去了在约旦的全部基地后,主力转移到黎巴嫩南部。一九七四年一月和同年五月埃及、叙利亚先后和以色列达成在关于军队脱离接触的协议后,黎巴嫩南部则成为巴勒斯坦游击队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和阿拉伯—以色列冲突的唯一的一条“热线”。这也是黎巴嫩南部问题之所以如此纷乱复杂的一个重要原因。
多年来,以色列从未停止过对黎南部的武装侵略活动,肆意践踏黎巴嫩的主权,屠杀无辜的黎巴嫩人和巴勒斯坦人。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者还利用一九七五至一九七六年黎巴嫩内战的时机,分裂黎巴嫩的领土完整,扶植哈达德,实行武装割据,为它建立了一条所谓的“安全带”。一九七八年三月,以色列悍然发动了对黎南部地区的大规模入侵,占领了利塔尼河以南的全部领土,妄图一举消灭巴勒斯坦人民的武装力量。但是在巴勒斯坦游击战士奋力抵抗和世界人民同声谴责下,以色列的阴谋未能得逞。一九七八年三月十九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四六五号决议,要求以色列立即从所有的黎巴嫩领土上撤出,并派驻联合国临时部队。同年六月十三日,以色列虽然被迫撤出了其侵略军,却公然违反了四二五号决议,把整个的边界地区交给了哈达德控制,建立了一个事实上的“保护国”。
民不聊生
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者的侵略,给黎巴嫩南部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去年三月以色列的入侵,使二十万的南部居民背井离乡,至今仍有许多人无法返回家园。南部的不少村镇今天是一片“万户萧疏鬼唱歌”的凄凉景象。基亚姆镇过去有二万五千名居民,现在已成为空无人迹的“鬼城”。边界地区的亚里内,杜海拉和拉沙夫等村庄也几乎为以色列的飞机和大炮夷为瓦砾废墟。
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六日,以色列借口对巴勒斯坦游击活动进行报复,动用了海、陆、空力量再一次对黎巴嫩南部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狂轰滥炸。二十七日上午,我们来到了距以色列边界约二十五公里的港口城市蒂尔,亲眼看到了以色列侵略者对和平居民所犯下的罪行。二十五日,以色列动用了远程大炮,对该市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的疯狂炮击。包括妇女和儿童在内的十五名居民被炸死,五十余名被炸伤,八十余幢房屋被毁坏。当我们的汽车行驶在市区时,我们感到这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城好象停止了呼吸。空荡的大街上行人稀少,只有救护车和装运瓦砾的卡车偶尔驶过。
蒂尔港东南五公里的一座名叫布尔杰什马利的巴勒斯坦难民营同样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一个只剩下断壁残垣的院落里,我们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婆正在伤心地哭泣。二十五日早晨,十几发炮弹落到了她家和邻居的院里,把十多间房屋全部炸毁了。幸好他们躲到防空洞里,才免遭伤亡。
坚持斗争
以色列侵略者的暴行给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人民带来了深重的不幸,但并不能动摇他们为保卫国家主权和恢复合法的民族权利而进行斗争的决心。
在布尔杰什马利难民营里,一位七十岁名叫马哈茂德·希哈德的老人,指着自己和陪同我们采访的几位巴勒斯坦游击战士说:“以色列的大炮决不可能消灭巴勒斯坦民族,我还活着,我们的孩子还活着,我们要战斗下去。”
当我们离开疮痍满目的蒂尔和布尔杰什马利难民营时,我们沉重的心里同时也充满了一个坚定的信念:黎巴嫩人民、巴勒斯坦人民和阿拉伯人民的斗争迟早是会胜利的。
(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