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何日能游“大观园”——建议尽快修复和开放原恭王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6-17
第3版()
专栏:

何日能游“大观园”
——建议尽快修复和开放原恭王府
最近,记者访问了座落在北京什刹海西边的原恭王府,了解了它的历史,欣赏了它依然绰约动人的今日容颜,感触颇多。恭王府是清朝恭亲王奕?的府邸。据专家们考证,这里是我国伟大古典文学家曹雪芹撰写《红楼梦》汲取环境素材的地方。府内风景雅丽恬静,寓蕴着我国瑰玮璀璨的古典文化。可是这么一个好地方,现在却让它忍受着风侵雨蚀,日渐凋零,实在太可惜了。如果把它腾整修复向国内外开放,既能保存和发扬我国古代文化的成就,还能为国家积累一些建设资金,真是一举多得,大有可为。
恭王府包括一座大府邸、一座大花园。这座建筑气势雄伟,风流文采,亭台楼阁,浑然一体,真可谓“借得山川秀,添来气象新”。府邸有东、中、西三组建筑群。东边一组建筑,采用小五架梁式的建筑风格,懂行人一看便知是明代的建筑,厅前有北京少见的有两百多年历史的藤萝架。中路大厅已毁,二厅为嘉乐堂。西边一组建筑群,后院垂花门悬“天香庭院”额,正房为锡晋斋,院宇宏大,廊庑周接,很有气派。院内还有两棵珍贵的具有二百九十多年历史的西府海棠。在这三路建筑的后边,矗立着一幢二层高的楼房,东西长约一百六十多米,称九十九间半,过去以木假山作楼梯上下,这在世界建筑中是很少见的。长楼后边为大花园,园内有假山,可分前后两部,前部以云片石堆筑,附近有古井、流杯亭、飞来峰、翠云岭等。后部假山以太湖石堆筑,分三层,底层空道正中竖有康熙手笔的“福”字,中层太湖石中夹有两只荷花缸,可以看到山上盛开荷花的奇景。顶层建一小阁,阁前有平台,是赏月的地方。假山前有一水池,可垂钓。花园的东院以短垣作围,花木丛生,廊空室静,十分雅淡。以假山为屏的“福厅”,三间抱厦厅向外突出,自朝至暮,都能晒进阳光。这里被称为“怡红院”,附近还有“潇湘馆”。
据有的红学家考证,这座王府和大花园,很象曹雪芹笔下的荣国府、大观园。当年,从这座王府望西北是湖山胜景,幽静异常;稍东南则酒肆茶楼,雕栏系马;南边是北海,所谓“琼岛春云”,“波连太液”,“玉塔微澜”。这里既有达官贵人的第宅,又有稻田菜圃的野趣。有些书上的记载和老百姓的传闻,都把这里说成是大观园。这座府园同《红楼梦》写的“芳园筑向帝城西”,从“外河”“引泉”,以至建筑布局等,也有许多吻合的地方。还有一部分红学家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那是搞附会,也有不少理由。这种学术上的争论也许还可能延续下去。一九六四年周总理参观了这座王府,关心地询问了这场争论的情况。他说:“不要轻率地肯定它就是《红楼梦》的大观园,但也不要轻率地否定它就不是。”周总理提议将此府园好好保护,作为建立有关曹雪芹的纪念性堂馆中的一个地点。
恭王府既有风景,又有中国文化的特点,有些专家建议把这里开辟成向国内群众和外国人开放的一个旅游点。这里的布置摆设,都可仿照《红楼梦》所描写的情景进行。在这里建立曹雪芹纪念馆,介绍曹雪芹的生平,展览各种版本的《红楼梦》书籍;出售《红楼梦》和有关曹雪芹的纪念品。开辟旅游“红楼”宾馆,并可在“潇湘馆”、“怡红院”接待国外旅游者。开设“大观园”饭店,专门经营《红楼梦》中提到的各种名吃名菜。开设专门经营《红楼梦》中描写过的工艺美术品的门市部。可以在昔日的大戏台上演出《红楼梦》中演的戏,放映有关《红楼梦》的电影,出售有关《红楼梦》的唱片。还可在园内陈列蜡制的《红楼梦》上的主要人物。总之,人们可以在这里具体地和形象地了解《红楼梦》上的生活。
为了达到尽快开放恭王府的目的,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搬迁。目前恭王府和大园子为四个单位使用着。不解决搬迁问题,其它一切都谈不上。第二是修复。有的建筑损坏严重,急需抢救。其余部分可分期分批修复。由于搬迁和修复工作都十分艰巨复杂,需要有一个有权威的机构来管这件事。专家们希望国务院能够成立一个恭王府修复开放领导小组,全权处理搬迁、修复、开放中的一切问题。
新华社记者 徐耀中(本报有删节)(附图片)
从“流杯亭”内看到的这个院子,传说是大观园里的“潇湘馆”。
新华社记者 孔繁根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