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阅读
  • 0回复

“政策好,还得落实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7-03
第4版()
专栏:怎样加快农业发展?

“政策好,还得落实好”
湖北省蒲圻县革委会 袁东方
“党的政策好,好比十五的月亮,照得一片光明;如果落实不好,社员便如水中捞月,看得见,摸不着。”社员们说这样的话是有道理的,说明党的三中全会的政策很得人心,但在农村里落实,还只是一个开头,问题还不少,有些群众还缺乏信心。且不讲别的,看一看我们这里搞定额管理的情况,就知道政策落实得如何了。
谁都知道,实行定额管理,建立生产责任制,是体现和落实按劳分配政策,充分调动社员群众社会主义积极性的一项很重要的措施。这项政策措施落实得怎么样呢?请看比较突出的三种情况吧。
一是定额不落实。新《六十条》中规定:“凡适合制订劳动定额的农活,都要制订劳动定额,按定额分配任务,检查验收,考核劳动成绩。”可是,我们这里不少生产队还不重视搞定额管理,仍是老一套。用社员的话说:“定额全装在队长的肚子里,嘴巴一张就是工分,袖筒一甩就派工、派活”。那件事要急办,就抛出高工分,不那么赶急的事,就给个底分了事;相好的人,多给一点工分,不相好的人,少给一点。有的人伸手功夫就赚十几分工,有的人干一天也只挣个底分工。结果挫伤了大多数人的积极性。
二是定额不合理。新《六十条》强调:“定额一定要合理,但不要烦琐”;“劳动强度大或者技术要求高的工作,报酬标准应适当提高”。由于经验不足和其他原因,我们这里许多生产队还没有认真地制订劳动定额,存在不少不合理的现象。比方“犁田”与“平田”,前者是难工,后者是易工,如果定额没有区别,愿意“平田”的人就多,愿意“犁田”的人就少。如果定额悬殊太大,又会出现相反的情况。有些生产队不注意这一点,马马虎虎搞定额,于是便宜的事,有人争着做,划不来的事,没人乐意做。干部指挥不灵,社员互相争执,影响了农活质量和生产进度。
三是定额不完善。农业生产是个有机的整体,一环连一环,环环要扣紧,要求尽可能地把主要环节的劳动定额,都制订出来。可是,有的干部怕麻烦,图轻省,觉得好订的就订,不好订的就不订。比方平整稻田中的犁田、耙田、平田等一套主要活路,都得订出合理的劳动定额,才能保证整田的质量。可是,有的干部觉得耙田质量要求高,却不好检查,怕有人偷工取巧,就对耙田不搞定额。这样做,既束缚了耙田的社员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做其他环节活路的社员的责任心,仍然是“干多干少一个样”。
以上三种情况充分说明,“政策好,还得落实好”。象劳动定额这一政策措施,实质上是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单项生产合同。社员按定额要求干活,集体根据定额完成情况给社员计酬。如果不落实、不合理、不完善,就会直接影响到农活质量和社员收入,到头来不利于集体生产的加速发展。因此,政策落实得好,社员才有干劲,农业才能大上,绝不可掉以轻心,左右摇摆。否则,就将妨碍工作重点的转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