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就种子“四化一供”试点工作 中国种子公司负责人答新华社记者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7-07
第2版()
专栏:

就种子“四化一供”试点工作
中国种子公司负责人答新华社记者问
据新华社北京电 为了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河北省正定县、北京市通县等十二个县从去年开始实行种子“四化一供”试点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引起各级领导和农村干部、社员的关注。新华社记者访问了中国种子公司负责人,请他谈谈有关搞好种子“四化一供”的问题。
问:什么是种子“四化一供”?
答:“四化一供”是指种子“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品种布局区域化,以县为单位统一组织供种”。具体地说,种子生产专业化就是根据各种作物用种的需要,确定专门的单位、耕地、人员,配备专门的设备,专门进行种子生产;种子加工机械化,就是把专业化生产出来的“半成品”种子,从烘干、预清、基本清理、精选分级到拌药消毒等,全部采用机械加工处理;种子质量标准化,就是供应社队大田生产用的种子,必须符合国家原种、良种规定的标准;并保证定期更换新种子;品种布局区域化,就是按照作物品种不同的区域适应性,合理安排品种的布局,使之在一个自然区划内,粮油等作物实现一个品种当家,一个品种配搭,棉花在一个自然区划内一个品种;以县为单位统一组织供种,就是要改变过去生产队种田又制种的现象,做到生产队种田不留种,用种全部由县统一组织供应。
问:为什么要实行“四化一供”?它和目前我国多数地区实行的“四自一辅”、“三有三统一”有什么不同?
答:回顾一下我国种子工作发展的几个不同阶段,这个问题就清楚了。解放初期,当我国农业还处在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时候,只能是“家家种田,户户留种”。农业合作化、特别是公社化以后,全国各地逐步建立了以县良种场为骨干,公社良种场为桥梁,生产队种子田为基础的三级良种繁育推广体系。这种主要靠生产队“自选、自繁、自留、自用,辅之以调剂”的留种形式,就是我们所说的“四自一辅”,它对发展农业生产起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生产条件的改善,特别是杂交玉米、杂交高粱、杂交水稻的普遍推广,以生产队种子田为基础的“四自一辅”留种办法,越来越不适应需要了,它有许多矛盾不好解决,繁育范围太小,隔离条件不完善,生产设备和技术条件差,因此很难保证种子的纯度,于是“一年纯,二年杂,三年就退化”的现象普遍存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几年来各地又出现了一些大队建立种子队或公社良种场,实行有专门人员、专门的生产基地、专门的保管仓库,全大队或全公社统一繁育、统一保管、统一供应大田生产用种
(即“三有三统一”)的新形式。
粉碎“四人帮”两年多来,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分散制种,克服品种“多、乱、杂”的现象,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部总结了我国种子工作的经验,吸取国外种子工作的优点,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决定在十二个县实行种子“四化一供”的试点。
问:实行“四化一供”有哪些好处?
答:去年这十二个县的实践证明,实行种子“四化一供”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它有以下一些好处:(一)有利于提高制种产量,保证种子纯度。过去分散制种,不便于技术指导,生产队种田又制种,一心二用,顾此失彼。因此,每年制种田废弃面积都在百分之二十左右。现在集中制种,种子队集中力量,一个心思搞种子,产量高,质量好。以正定县为例,一九七七年,全县八千一百亩杂交玉米制种田,分散在一千六百四十四块地里,由于隔离条件差,到收获时能作种子用的只有五千四百亩,平均亩产一百八十九斤。去年,以县为单位实行专业化生产,把三千一百亩杂交玉米制种田集中在两个公社连片制种,结果没有一亩废弃,平均亩产三百二十三斤,比上一年增加一百三十四斤。(二)有利于提高种子的质量,减少每亩用种量,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种子经过机械加工精选,可以除去秕粒、虫蛀粒和杂质,比人工筛选效率高,质量好,节约大量劳动力。据测定,机械精选的种子净度可以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发芽率比未精选的种子提高百分之二至十,每亩用种量减少五斤左右,去年,这十二个县因用机械精选提高了种子质量,减少用种量达二百零七万斤。如果全国都实现种子用机械加工精选,每年就可以节约六七十亿斤粮食。(三)实现品种布局区域化,可以避免因品种不适应而造成减产,确保优良品种高产。
问:实行种子“四化一供”需要做哪些工作?
答:首先要建立、健全种子机构,组织专业化队伍。那些试点的县都在原种子站的基础上,扩建成立了县种子公司,多数县并按照不同自然区划、作物布局、耕地面积和交通条件,建立了中心种子站。中心种子站直属县种子公司领导,负责本片良种繁殖、推广,技术指导,种子加工、检验,以及良种收存、供应工作。由对种子工作热心,具有一定农业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领导干部和熟悉种子繁育等技术知识的技术人员、农业工人,组成一支专业化的种子生产队伍。其次是,建立一批种子生产基地,这是搞好“四化一供”的基础。选择种子基地时,要本着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原则,坚持在领导力量强,种子工作基础好,农田基本建设好,科学种田水平高,自然隔离条件好,交通方便的社队建立。种子基地要相对固定,要妥善解决被特约为种子生产基地的社队社员口粮、饲料粮、燃料等问题,贯彻优质优价的政策,调动制种单位的积极性。第三,要搞好种子公司、中心站的基本建设。目前,国际上许多农业发达的国家种子工作已成为一种新兴的工业,从种子生产、加工、保管,全部专业化、机械化。我国种子生产、加工、保管从分散到集中,这就要求搞好包括仓库、晒场、加工车间、检验室、检验仪器、运输工具、种子加工处理机械在内的一整套基本建设,为逐步实现种子生产工业化创造条件。目前,我国的种子“四化一供”工作还处于试点阶段,就这十二个县来说,县种子公司还没有力量把全县所有作物所需要的种子全部承担起来,因此,这些县的首要任务是抓好杂交种子的统一供种工作。对大田生产所需要的常规品种,县公司加强技术指导,帮助社队继续搞好种子的提纯复壮和供应工作。就全国来说,现在多数县还没有条件马上实行种子“四化一供”,因此,各地要继续抓好“四自一辅”、“三有三统一”的种子繁育推广工作,巩固提高大队种子田或公社良种场制种质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