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上海职工高等教育在稳步前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8-02
第3版()
专栏:

上海职工高等教育在稳步前进
算帐增强了紧迫感
粉碎“四人帮”以来,上海市对整顿职工高等教育抓得比较紧。为了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对职工高等教育的认识,市教育、工交部门算了三笔帐:
一、全市工交系统现有工程技术人员,约占该系统职工总数的百分之五。如果按一九八五年技术人员达到职工总数的百分之十五匡算,还需要培养二十万,平均每年约三万,而普通大学和中专每年分配的毕业生大约只能满足一半。
二、最近十多年来,全市新招的青年工人,占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他们中间达到高中毕业文化水平的只有百分之十,其余百分之四十是初中水平,百分之五十是高小程度。这些青年工人不提高文化水平,是担负不起工业现代化的重任的。
三、全市每年有十多万名高中毕业生,能升入普通高等院校的比例很小,绝大多数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仍需继续提高。
三笔帐使上海市教育、工交部门的干部和职工,进一步看清了举办职工高等教育的必要性。为了加强对职工高等教育的领导,上海市于今年二月成立了市工农教育委员会,市革命委员会一名副主任兼任主任委员,委员由各有关部门和工、青、妇的负责人担任。各业务局和各区建立了职工教育的办事机构。市高教局、教育局也分别设立了职工教育处和工农教育处。
采取多种形式办学
目前,上海市各类职工高等学校共有二百多所,开设专业一百多个,专职教师三千二百多名,在校学员五万余名,接近全市普通大专院校在校生人数。从学制看,有脱产的,大多是三年,也有二年的;有半脱产或基本上不脱产的,多为四年,也有三年的。电视大学和函授大学,分别为三年和五年。学员全部走读。为发挥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和力量,满足各条战线培养职工的不同要求,他们采取了多种形式办学。
一、以块块为主的教育行政部门办学。全市各区都办了职工业余大学,有的区还办了业余教师进修学院。办学经费,从业余教育经费和地方财政中开支。市办的业余工业大学,是全市职工业余高等教育的中心,一九六六年以前毕业的二千六百多名学员,大多数成了所在工厂的技术骨干,有些还有发明创造。去年恢复的上海电视大学,除了转播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电子、机械专业的课程外,还设有数学、物理、化学和医学专业,学员有一万二千多名。
二、以条条为主的企业办学。工交、基建、财贸等战线办七·二一大学和业余大学。其中,有主管局统一办的,有按系统联合办的,有公司主办的,也有大厂单独办的。这类大学,为本系统、本行业、本单位培养相当于大专水平的技术人才。专业设置,一般侧重于应用科学和工艺制造,以便把教学与生产、科研结合起来。领导班子的配备,教师队伍的充实,校舍、经费的解决,全由办学单位承担。
三、普通大学、科学技术协会举办的函授大学、夜大学和业余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师大、上海电力专科学校等,早在五十年代就举办过高等函授教育,培养的毕业生质量比较高。文化大革命中,函授教育遭到“四人帮”一伙的严重破坏。近两年来,这些学校都恢复了函授教育。如同济大学已恢复四个专业的函授。上海外国语学院的夜校部,设置英、日、德三个语种,有六百七十多名职工参加学习。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也恢复了业余机械、业余化工、业余电子和业余外语学院,有学员二千多人。
为了提高必须整顿
文化大革命中,上海市的七·二一大学曾达到二千一百多所,但绝大多数有名无实。根据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办好七·二一大学的几点意见,上海市革命委员会责成各主管部门对本系统的七·二一大学分期分批进行整顿,对七·二一大学的布局、设点和专业设置进行统一规划和调整。对办学条件较好的七·二一大学,着重巩固和提高,并根据需要和可能,扩大规模和发展新的专业;不够条件的,改为其它类型的学校或者撤销。
上海七·二一大学的发展趋势,除确有条件的大厂可继续单独办学外,一般将逐步过渡到专业公司一级按行业统一办学或联合办学。这样办学,领导力量集中,学生来源广泛,专业设置合理,师资队伍容易稳定,物资设备的利用率高,能够保证教学质量。上海市准备从今年开始,对七·二一大学招生实行全市统一命题考试,统一开学日期;对毕业生经过考核达到普通大专院校同类专业水平的,发给毕业证书,使用上同等对待。
当前,还有不少问题影响着职工高等教育的巩固、发展和提高。例如:管理体制较乱,发展规划不明确,有关的政策不落实,经费太少,等等,都应通过调查研究,予以解决。有些同志认为,教育部对职工高等教育还不大重视。譬如,今年春季召开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会议,竟没有安排一名从事职工业余高等教育的同志参加。
本报记者 景险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