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印度洋问题谈判又一次搁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9-20
第6版()
专栏:时事综述

印度洋问题谈判又一次搁浅
高家婉
中断了一年多的美苏关于限制印度洋军事力量的谈判,由于双方意见分歧,又一次搁浅。
今年六月,苏美两国首脑在维也纳举行会谈时,曾经商定两国代表立即会晤,讨论恢复印度洋问题的谈判。七月下旬,两国代表进行会晤,然而不久就中止了,至今连下一次会晤的日期也无法确定下来。
“限制印度洋军事力量”的谈判是苏美加紧争夺印度洋的一个产物。众所周知,印度洋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苏联一直把印度洋作为它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一个方面,力图控制印度洋的海上通道。早在一九六八年,英国宣布从苏伊士以东撤军后,苏联海军舰队就迫不及待地挤进印度洋并开始在那里部署军事力量。到了七十年代,苏联在印度洋的军事扩张活动更加频繁了。一九七四年这一年,苏联海军在印度洋活动的舰日达八千多个,为一九六八年的八倍,大大超过美国。一九七五年四月,苏联搞了一次全球海军演习,把一百多艘军舰集结在同海上石油运输线有关的三个重要地区:亚丁湾、好望角航道和地中海通道,以此表明苏联完全有能力在必要时封锁波斯湾的出口,从而卡断美欧和日本所不可缺少的中东石油供应。
苏联咄咄逼人的扩张势头,使美国及其西方盟国深感不安。美国一方面以巨额资金扩建位于印度洋中部的迪戈加西亚岛上的军事设施,另一方面向苏联提出,双方就共同限制在印度洋的军事活动进行谈判。一九七七年六月,美苏“限制和减少印度洋军事活动”的谈判正式开场。到一九七八年二月,谈判共进行了四轮。据报道,双方同意拟制一个所谓“分阶段解决”的方案,即双方原则上同意先对两国在印度洋的现有军事力量进行“冻结”,以后再减少这种军事存在和军事活动。但在涉及到具体问题时,双方分歧严重,各自都想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安排。在关于印度洋非军事化的范围问题上,美国想限制苏联海军在一些地区的活动,苏联则想把美国在澳大利亚的基地包括进去;在谈到军事基地的含义时,美国认为一切可供使用的基地都应包括,苏联却提出只有拥有控制权才算基地,这实际上是,只谈美国的基地而不谈苏联的基地。双方各持己见,争执不下。
苏联一边同美国谈判,一边却在印度洋进一步扩大军事活动。这是近两年来人们看到的一个明显的事实。以一九七七年底、一九七八年初直接参与非洲之角武装冲突为楔子,苏联接连对非洲、亚洲好多个国家进行干涉、颠覆控制和渗透,在红海之滨、波斯湾沿岸以及其他印度洋毗邻地区发动一次又一次的攻势,谋求在印度洋地区建立对美国的军事、政治优势。据外国报刊报道,在苏联被迫离开索马里的伯贝拉港后,它便在亚丁扩建军事基地,目前正在那里建造可以停泊十艘潜艇的大船坞,苏联的另一基地设在红海之口的索科特拉岛上。除了这些重要设施之外,还在图尔巴建造一个大港,这个大港建成后,“莫斯科就可以在这个地区获得战略上的优势”。
据估计,目前苏联海军在印度洋沿岸拥有使用权的港口和军事基地已由原来的十几个增加到二十多个。同时,苏联在印度洋的舰队,现已增加到二十四艘,达到一九七三年和一九七四年石油危机以来的最高点。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今年四、五月间,苏联新近建造的四万吨级的航空母舰“明斯克”号闯入印度洋,在南也门及红海和波斯湾地区停泊并进行军事演习。随后,今年八月初,苏联又有一艘载有导弹的核潜艇在一艘供应舰的陪同下首次进入亚丁港。据美国海军部门人士称,这艘潜艇的大小和杀伤力相当于美国海军最大和最快的核潜艇之一的“伊桑·艾伦”型潜艇。
对于苏联步步进逼的扩张势头,白宫的外交和防务方面的高级官员今年六月举行秘密会议,提出要采取一些措施,加强美国在印度洋和波斯湾地区的军事实力,如增加美国特混舰队到印度洋巡航的次数,以及酝酿筹建一支“迅速反应部队”。
最近美国官员一再强调,美国在印度洋和波斯湾地区“有重大的利害关系”,并声称,如果必要的话,美国准备“再次在国外用军事力量保护美国的利益”。苏联针锋相对,指责美国想奉行“恶劣的大棒政策”,强调印度洋离苏联近,“是苏联欧洲和亚洲地区之间唯一的直接海上通道”,苏联在“维护印度洋的安全方面拥有合法的利益”,为它在印度洋的进一步扩张制造舆论。以上种种可以看出,苏美在印度洋问题上的谈判搁浅,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