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只有农民战争才是封建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1-01
第5版()
专栏:

只有农民战争才是封建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吗?
戎笙
去年以来,史学界展开了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讨论,全国报刊上发表了不少文章。本报将选择一些不同观点的文章摘要介绍。 ——编 者
如何运用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动力的原理研究农民战争的作用问题,使不少同志感到棘手。
作为一种学术见解,“让步政策”论仍处在探索过程中,并不是一个完善的理论概括。
诚然,封建统治者,特别是在大规模农民战争之后新上台的封建统治者,慑于覆车之鉴,力图改革前朝弊政。如刘邦“除秦苛法”,主张“休养生息,与民更始”;刘秀“务用安静,解王莽之繁密,还汉世之轻法”;李世民以隋亡为戒,“故不敢轻用民力,惟令百姓安静”,等等。为了巩固新建立的封建王朝,还采取了一系列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有力措施,诸如轻徭薄赋、招抚流亡、抑制豪强、减轻刑罚、去奢省费、革除贪官、选用廉吏、兴修水利、奖励农耕等等。这类政策,也确实起到了恢复和发展生产的作用。这种现象在历史上的存在,是谁也否认不了的。
应该承认,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并不普遍,它只出现在几次大规模农民战争之后少数帝王统治时期。对于大多数农民战争来说,“让步政策”论是缺乏事实根据的,是没有说服力的。
农民战争之后只有反攻倒算,哪有什么让步?在大批“让步政策”论运动中出现的这个理论,也是用全称肯定判断表述出来的。于是在部分史学工作者中引起了新的惶惑,如何用“反攻倒算”论来说明农民战争的伟大作用呢?
这个理论是我们所不能同意的。因为它是用抹煞历史事实的办法来完成这个理论的,并且对客观经济规律采取了极端漠视的态度。在作者看来,不管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如何,农民阶级可以凭借暴力根本改变封建主义关系而使自己获得自由。农民战争失败之后,也就是说在农民阶级失去了暴力凭借之后,“就会重新接受封建束缚,成为封建国家的赋役对象,成为地主阶级奴役剥削的劳动人手”。新上台的统治者为恢复和发展生产所采取的措施,如“招抚流亡”、“贷耕牛种籽”,就是剥夺农民所获得的自由,是重新强加的一种剥削,是旧制度的恢复。生产力只能在不受封建政权束缚,没有剥削压迫的社会条件下,才可以得到发展。利用农民战争实现改朝换代的封建统治者,不管他们怎样发展了生产,繁荣了经济,但因为他们恢复了封建统治秩序,使农民“重新接受封建束缚”,“接受封建压迫和剥削”,所以一律斥之为反攻倒算。
在封建社会里,农民战争是阶级斗争的一种形式,虽然是一种最高的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农民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的阶级斗争贯串于封建社会的始终和各个方面,只是斗争激化到一定程度时才爆发成为战争。除战争之外,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阶级斗争还有其他许多形式。因此绝不能说农民战争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
问题还不仅仅在于农民战争是不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更重要的问题在于阶级斗争是不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
阶级斗争是离不开生产斗争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它一切活动的东西。人们为了“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进行阶级斗争,从事政治、科学、技术、宗教等等活动。任何一个民族停止了生产,就不能生存。生产斗争的过程,也是劳动者和生产工具相互作用的过程。劳动者在和自然界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地改造自然界,同时也不断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积累生产经验,改善生产工具。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善,又日益丰富人们的生产经验和提高劳动技能。新的生产工具不断替换旧的生产工具,先进的劳动技能不断取代落后的劳动技能。在生产斗争中,一个矛盾解决了,又会出现新的矛盾,人类在不断地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战胜自然界的能力,也就不断地取得生产力的发展。当然,在阶级社会里,生产斗争是在阶级对抗中进行的。但是,劳动人民在阶级对抗中从事的生产斗争,无疑也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地主阶级的国家权力,对于经济的发展可以朝两个方面起作用:一是违反经济发展方向起作用,中国历史上每一个封建王朝的后期差不多都是这样。政治权力给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害,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这样,它照例总是在经济的压力下经过农民战争的打击而陷于崩溃。
地主阶级国家的政治权力,还可以朝着合乎规律的经济发展方向起作用,这样就能加速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战争之后新王朝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措施,通过劳动人民的生产斗争,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
有的同志断定说,地主阶级根本不可能自行调整一部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这未必是正确的。当一部分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时,在客观经济规律的自发作用下,仅仅由于经济上的不合算,地主阶级中有人就会自发地部分地改变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例如:同样是在封建主义生产关系的条件下,榨取劳役不如收取实物有利,收实物地租不如收货币地租有利,他们就会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并且在农民阶级阶级斗争的作用下加以改变。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人类社会的历史可以说就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但在各个时期表现形式是不同的,有时表现为用阶级斗争去改变旧的落后的生产关系以解放生产力,有时表现为用武装斗争去摧毁保护旧的落后的生产关系的上层建筑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条件,有时表现为用国家权力保护先进的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时表现为劳动人民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去发展生产力。即使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也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当然更不能说农民战争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
在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时期,许多官僚、地主被杀死或者逃亡,他们的粮食衣物或者土地部分回到了农民手里。少数具有不同程度的人身隶属关系的奴婢,部曲、徒附、佃客、驱口等等参加了农民起义,从而脱离了原有的人身隶属关系。劳动者的生产条件多少有些改善,因而也就多少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但是,并不是每一次较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之后,生产力都有显著的发展。相反,差不多有同等数量的例子说明,很多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之后,社会生产力长期处于停滞衰落的状态。
经过农民战争的打击,不论在上层建筑里引起的变革,或是在生产关系领域里引起的变革,其作用只是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道路。这里说的只是生产力的解放。生产力的解放和生产力的发展两者之间有密切联系,但容易被忽视甚至被遗忘的都是他们的区别。生产力的解放,指的是用阶级斗争变革生产关系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指的是用生产斗争改造自然界的结果。由于发展生产力所要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矛盾,这就决定了只能用生产斗争去解决,而不能用阶级斗争去解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