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关于历史前进的动力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1-17
第5版()
专栏:

关于历史前进的动力问题
刘大年
关于生产力与阶级斗争在历史前进中的地位、作用,怎么看呢?其中只有一个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呢,还是两个都是?如果只能有一个,它是生产力还是阶级斗争?如果两个都是,它们的关系到底怎么样?这个问题涉及应当如何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当然也就涉及对太平天国的评价,即它是否推动了生产力的前进。
我想,这个问题,可不可以这样来看:
第一,人类社会发展前进,归根到底,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前进。离开这个前提,就离开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但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力推动历史前进则表现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生产力与阶级斗争的关系怎样,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上有一系列论述。恩格斯说:“当某一个国家内部的国家政权同它的经济发展处于对立地位的时候——直到现在,几乎一切政治权力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都是这样,——斗争每次总是以政治权力被推翻而告终。经济发展总是毫无例外地和无情地为自己开辟道路,最近这方面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我们已经提到过的法国大革命。”经济生产方式产生的社会结构,最终表现为阶级结构。经济发展推翻政治权力,为自己开辟道路的斗争,当然就是代表新生产力的阶级推翻代表旧生产关系的阶级为自己开辟道路的斗争。但经济发展,不能自然而然地改变历史,要通过阶级斗争、革命运动来变革历史。对于这一点,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是:十月革命时的俄国,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时的中国,生产力相对落后,或者落后得很远,但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反过来,一些西方国家生产水平相对地高,以至高出许多,至今仍停留在资本主义社会;这集中说明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能自行变革历史,它只有通过阶级斗争,社会革命,才能推翻旧社会、旧制度,建立新社会、新制度,改变历史的进程。因此,我们应当说,私有制社会里,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第二,阶级斗争是历史前进的动力,这当然主要是讲旧社会、旧制度过渡到新社会新制度那种急剧的转变。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这个问题所作的经典论述,在其它地方所说的“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等等,都是同一个意思,非常明确。从奴隶制到社会主义嬗变、前进的全部历史证明,这是象自然科学原理一样精确的客观真理。当然革命的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前进,并不是说在私有制社会里,每日每时都要爆发革命,历史才能前进。私有制社会里,不可能一次革命的行为,革命的胜利,马上就表现为生产力的前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后来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一直到一百年以后,即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英国才发生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才登上第一座高峰。太平天国是否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前进,我以为从直接的结果来看,很难找到它推动生产力前进的有说服力的论据。它的重要意义是很明显的。它把广大分散的人民反抗斗争集中起来,对封建宗法社会的全部权力、秩序加以扫荡,极大地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崩溃,此其一。它对外国侵略者展开大规模武装斗争,打破了西方资产阶级迅速把中国殖民地化的企图,此其二。太平天国在思想上、组织上都比过去许多次农民战争发展得更高些,对于后来的人民群众斗争具有显著影响,此其三。但这些都不属于直接推动生产力的内容。把太平天国放在中国整个民主主义革命,即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部过程中加以考察,把它看做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有重要意义的一步,有了它,然后才出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而后才有五四运动,而后才有新民主主义各个阶段的斗争,而后才有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而后才有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力的大发展,就可以说它是推动了生产力的前进的。费了一百年,革命对生产力才充分发挥出它的作用,似乎把时间拖得太长了。事情在于整个中国民主革命的时间就有那么长。旧民主主义经过八十年,都失败了。新民主主义经过三十年,才取得了胜利。一百一十年的斗争加在一起,就解决了一个反帝反封建问题。在这个时间里,中国出现了民族工业,社会生产力多少有些增长。但显然只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才从根本上解决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问题。
第三,私有制社会里,生产力的发展要通过阶级斗争来变革历史,绝不等于说二者浑然一体,或者只有一致,没有矛盾、对立。阶级斗争对生产力的发展可以归于一致,可以处于对立。一致的情况下推动历史前进,对立的情况下阻挠、延缓历史前进。阶级、阶级斗争有革命的,有反革命的,有前进的,有倒退的。一切以阶级的地位、有关的具体条件为转移。恩格斯说:“国家权力对于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可能有三种:它可以沿着同一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展得比较快;它可以沿着相反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它现在在每个大民族中经过一定的时期就都要遭到崩溃;或者是它可以阻碍经济发展沿着某些方向走,而推动它沿着另一种方向走,这第三种情况归根到底还是归结为前两种情况中的一种。但是很明显,在第二和第三种情况下,政治权力能给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害,并能引起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历史事实就是这样。古往今来,社会生产、历史运行,有时候突飞猛进,而更多的时候却走着迂回曲折的道路。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关。手推磨产生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阶级对立、阶级斗争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也要为生产力发展所消灭。马克思说:“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生产力发展到了更高的阶段,阶级的消灭就和它的出现一样,再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得住。在那以后,生产力带动社会前进的图景怎样,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已经从科学上作了说明。要讲出更详尽的东西,那还是未来的任务。
(摘自《近代史研究》创刊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