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论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历史地位的转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2-01
第5版()
专栏:报刊论文摘要

论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历史地位的转化
林甘泉
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有两个来源:一部分由奴隶主贵族转化而来,另一部分则是由平民和小生产者上升的。
西周末年,奴隶制的
生产方式已经走到尽头。春秋时代,除了奴隶起义和国人暴动以外,由一部分中下层的奴隶主贵族转
化成的新兴地主阶级,也参加了反对奴隶制的斗争。
由于奴隶不断逃亡和反抗,这部分奴隶主贵族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不得不改变旧的剥削方式,采用新的封建生产方式。这样,他们就转化成封建贵族。春秋时代,所谓“私门”与“公室”的斗争,基本上就是这部分由奴隶主贵族转化过来的新兴地主阶级同奴隶制国家的斗争。
另一部分新兴地主阶级,最初是由比较富裕的平民上升的。铁器的使用和井田制的破坏,为这部分平民开辟了扩大耕地面积和上升为地主的广阔前景。战国时代各国实行的奖励耕战的政策,从平民和小生产者中间培植了一大批新兴地主阶级。他们不象从奴隶主贵族转化过来的新兴封建贵族那样和奴隶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他们的革命性相对来说比后者要大一些。战国时代的法家,就是这部分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
在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过程中,新兴地主阶级所起的进步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推翻了奴隶主贵族的反动统治;(三)完成了封建国家的统一事业。和腐朽的奴隶主阶级不同,新兴地主阶级从本阶级的利益出发,对于社会生产的发展是十分关心的,各国的封建统治者大都把奖励农垦和督促农业生产作为封建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但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毕竟是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随着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它所固有的对抗性矛盾也会日益发展起来。秦始皇死后不久,就爆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秦朝处在封建社会的初期,封建生产关系应当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为什么会爆发这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呢?在封建社会初期,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虽然基本上是相适应的,但也有互相矛盾的一面。同时,生产关系基本上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一回事;地主阶级和封建国家会不会违反这一客观经济规律,这又是另一回事。事实上,地主阶级的贪婪本性,总是想剥削得越多越好,以至于使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趋于激化,当农民连简单再生产都无法维持下去时,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爆发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西汉初年,封建统治者鉴于秦亡的历史教训,在政策上作了许多重大的调整。诸如:实行轻徭薄赋,免奴婢为庶人,开关梁弛山泽之禁,废除秦的苛法,等等。这些对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是起了积极作用的。封建生产关系得以继续发挥自己的优越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汉武帝统治时期是封建生产方式臻于成熟的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经过汉初几十年的“休养生息”,迅速膨胀起来。贵族和地主竞相兼并土地,盘剥和欺压农民。特别是一些强宗豪右,在地方上为非作歹,甚至发展到政府官吏无法控制的地步。
封建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到这个时候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那时候,就连统治阶级中的一些人,也已经深感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这种局面的严重性。大量农民被抛出生产领域之外,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流民浪潮,因而出现了农民起义的新高涨。这就预示着封建生产方式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转折。随着阶级矛盾的日益加深,封建地主阶级的历史地位也就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汉昭帝时召开的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对西汉政府一系列政策的抨击,实际上反映了地主阶级中一部分人对于本阶级的统治所产生的一种危机感。他们把当时社会弊病的产生完全归咎于政策不当,是非常片面的。事实上,这是和地主阶级的历史地位发生变化分不开的。
官僚、地主、商人的紧密结合,是西汉后期地主阶级的一个明显趋势。这种结合大大加剧了土地兼并的过程,使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众多的流民被迫将妻子儿女甚至自身卖为奴婢。结果,官私奴婢的数量惊人地增加。这不仅意味着奴隶制关系的逆转,而且严重破坏了封建经济。
秦末社会矛盾的激化,是由于封建国家的“乱政虐刑”所引起的,社会危机主要表现为政治危机。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则是封建生产方式内在矛盾长期积累和发展的结果,根本原因是封建生产关系已经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封建生产方式本身的危机。
人们可能会提出这样的怀疑:如果说封建地主阶级早在西汉后期已经转化为反动阶级,封建生产关系也已经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那末怎样来解释封建社会在此后还延续了近二千年的时间,而且生产力还继续有所发展呢?反动和腐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地主阶级从一个进步的阶级转化为反动的阶级,并不等于说这个阶级已经腐朽了。当封建生产方式和地主阶级走完了自己的上升阶段之后,封建生产关系就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力量变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但这并不排斥生产力还会有缓慢的发展,也并不排斥地主阶级的个别人物或集团可以对历史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从西汉后期到明代中叶,是封建社会的迟缓发展阶段,地主阶级已经转化为落后、反动的阶级。明代中叶以后,由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封建社会开始进入它的衰落阶段。在封建社会的长期迟缓发展过程中,因为没有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只有农民和手工业者才是生产力的真正代表。而历代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就是封建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采取外部对抗形式的表现。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地主阶级的个别人物和集团也曾对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进行过一些调整,但效果毕竟都是很有限的。一部封建社会史证明,当着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这种黑暗统治,正是封建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束缚的集中表现)已经把社会生产拖入山穷水尽的绝境时,只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革命战争,才能把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推翻,从而为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说在封建社会里,只有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并没有错。
(摘自吉林《社会科学战线》一九七九年第四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