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麒麟阁与凌烟阁的启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4-01
第8版()
专栏:读书随笔

麒麟阁与凌烟阁的启示
隋喜文
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朝代,为了表彰功臣,往往在高大的建筑物中,图画功臣形象。前汉有麒麟阁,后汉有云台二十八将,唐朝有凌烟阁,宋朝有景灵宫、显谟阁、昭勋崇德阁,金世宗时图画二十二功臣于衍庆宫。由于它首创于汉代的麒麟阁,因此封建时代多以“麒麟阁”名称,来表示卓越的功勋和最高荣誉。
麒麟阁,是由汉武帝获麒麟作此阁,遂以为名。汉宣帝时,把以前和当世的功臣,认为功绩最大的十一人,吩咐画工参考各种材料,把他们的相貌画在麒麟阁上,
“表而扬之”,每一个画像下面写上他们的官爵和姓名。但是只有一个功臣不好办,那就是霍光。论他的功劳,谁都比不上,论国家的法令,霍家因为后人谋反被灭了族。对于这样的人物怎么处理,汉宣帝采取了一个较为周全、妥善的办法:把霍光排列在第一名,在霍光的画像下面,写上“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即只写官爵和姓,不写名字。这样一来,既肯定了霍光的历史地位和赫赫功勋,又通过不写名字,作为对霍氏有罪的贬斥。
与霍光的例子相仿佛的,是唐朝凌烟阁上的“半涂之迹”。贞观十七年(643年),图画开国功臣长孙无忌、侯君集等二十四功臣于凌烟阁。唐太宗亲自作赞,大书法家褚遂良题阁,大画家阎立本画像。但是后来,侯君集与太子承乾共同谋反,被判处死刑。唐太宗决定将侯君集的图像从凌烟阁用垩(白色泥土)涂掉。但是刚涂一半,“念其功而止”。这“半涂”与麒麟阁上的霍光不写名字的用意颇为相近:半是对过去功勋的赞颂,半是对后来罪恶的申斥。
麒麟阁与凌烟阁的故事说明,古代有识之士和贤明的君主,对其前人的评价一般能不以功掩过,也不以过掩功,甚至对犯死罪与灭族的也敢正视从前的功勋。回想林彪、“四人帮”肆虐时期,形而上学猖獗。那些年写党史、挂照片、搞陈列,要么是“最好最好,一贯紧跟,一贯正确”,一点疵点也没有;要么“最坏最坏”,“祖宗三代没好人,一辈子干的全是坏事”,即便干过好事也是“打着红旗反红旗”。譬如展览的开国大典图片,今天抹掉这个,明天抹掉那个;党的一大代表只能写上其中几位的名字;一些原始的图片、资料随政治风云的变幻改来涂去,甚至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完全根据当时政治斗争的需要而改铸前人,改铸历史事实。难道这就是“历史为现实斗争服务”?我们应当尊重历史,对前人的评论应当坚持实事求是,不以个人好恶为出发点,不附加任何外来成分,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