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阅读
  • 0回复

不同寻常的摄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4-01
第8版()
专栏:

不同寻常的摄影
李文斌
彩色故事影片《归心似箭》中有这样一组扣人心弦的镜头:黄昏,从日寇“矫正院”里逃出来的抗联连长魏得胜带着遍体鳞伤,冒着枪林弹雨在旷野里疾奔,在一片灌木丛苇塘前,他奋力钻了进去,警报声、狗叫声、枪声响成一片。只见老魏在苇丛中奔跑,泥水飞溅,苇叶、枝条从眼前滑过,魏得胜的面颊和前胸被划得道道伤痕。他又跳进了水塘……伴随着紧张急迫的音乐旋律和狗叫、枪声的效果,使人感到这组镜头与演员一起进入了角色,真实生动地描绘了戏中的规定情境与人物。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是怎样拍下来的呢?
原来,这是在导演李俊的总体艺术构思下,摄影师杨光远和魏得胜的扮演者赵尔康通力合作的结果。为了表现主人公穿过苇塘时一往无前的精神风貌,杨光远同志大胆地设计了一个可以背在身上的架子,将摄影机放在上边,自己背着,并采用焦距短、视野开阔的广角镜头。在他的脖子上还挂着一个电瓶,两只手托着身后的摄影机,为的是不让摄影机摆动太大。实拍前,摄影师使自己和演员保持一定距离。当导演“实拍开始”的口令一下,摄影师和演员就一前一后地钻进苇塘。他们在淤泥很厚的苇塘里按照预先计划好的速度拚命地跑呀!跑呀!踩着了荆棘、沙石、贝壳,他们也全然不顾,完全沉浸到影片所规定的典型环境中去,以至摄影师跑到一百五十米时,脚上的两只军用胶鞋全丢掉了,跑到二百米时,由于冲击力太猛,便栽倒在苇塘泥水里,只得由后边跟上来的演员替他关掉摄影机。演员赵尔康还是一名长跑运动员,经过这一场战斗,也汗流浃背、疲惫不堪了。他俩的脸上、脚上和身上都被枝条、苇叶划破了好几道口子。
摄影师被扶起来以后,他马上又趁热打铁,赶紧再拍个魏得胜在苇塘里奔跑的主观镜头。怎样拍好被称为“剧中人物眼睛”的主观镜头呢?他卸下背上的架子,把摄影机挪到胸前,又只身一人从原来起跑处向苇塘深处跑,一直跑了八十米,拍下了人物对客观对象的主观反应,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上面两次拍摄都是一气呵成的。后来经过导演的处理,将两个镜头分成四个镜头,有机地组接在一起,造成画面大动作量、大变化、高节奏的效果,有力地刻画了魏得胜刚毅、坚定、所向披靡的个性特色,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从而引起共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