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阅读
  • 0回复

广开学路先要广辟师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7-01
第4版()
专栏:关于教育工作的讨论

广开学路先要广辟师源
朱悦
文化科学知识是有继承性的,要搞好教育,培养新的有文化的一代,除了需要场所、器材和资金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教师。因此,要广开学路,首先要广辟师源。我觉得可以从三方面挖掘师资的潜力:
一、提倡教师兼课,扩大师资的使用率。目前高等院校的授课任务,由于教学人员多,有的学校采取按学期轮流担任的办法。每个学期真正担任授课的人员,大约只占教学人员总数的五分之二,所授课时每周少的二小时,多的十多小时。其余的教学人员搞科研、备课或辅导学生。如某重点大学一位教哲学的教师,由于这门课是为四年级学生开的,他已备了二年课,还有一年的时间没有教学任务。由此可见,高等院校的师资是有余力的。但是,挖掘这部分教学力量却有阻力,这阻力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一是来自校方,怕妨碍本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宁愿教师在校闲着,也不让教师外出兼课或作辅导工作;二是来自教师本身,他们有时间愿意多搞著述,名利双收,而且名正言顺。外出兼课,既劳累,得了报酬又容易引起议论。三是当前教育体制上的种种规定,束缚着人们的思想。
我认为现在应该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提倡教师兼课。高等学校教师备一堂课要花不少精力和时间,可是在一个学校里教学使用率就有限,如果扩大到各种形式的业余学校去教学,就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效用。当然,提倡教师兼课要有一定的条件,要打破高等院校的门户界限,互相可以聘请教师到本校开课;要支持教师到各种形式的学校去兼课;要提倡教师同业务对口的企业挂钩,帮助厂矿办好培训职工的专业课等等。不论是何种方式,教师兼课都要由聘请单位给予适当报酬。
二、继续落实专业人员归队的政策,充实高等院校师资力量。不少有教学能力的专业人员,由于所在单位本位主义作怪,还用非所学,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如有一个学经济管理的五十年代大学毕业生,现在是个一般会计人员。他曾经到一所新开设的财经学院讲课,效果很好,财经学院想调他去任教,但原单位至今不同意。所以,广辟师源还需要各地有关部门的支持,把有教学能力的优秀专业人员输送到教育战线上去,这方面的潜力是很大的。
三、动员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员到高等院校和各种形式的业余学校兼课。在各种科研单位、出版社、报社、图书馆、博物馆、医院以及专业机关,都拥有一批专业人员,他们除了搞好本身专业,有部分同志是有余力可以在业余搞些教学工作的。解放前无论官办还是私办的大学,教师都不是固定在一个学校,有的教授可以到一两个甚至几个学校去开课。科研单位和其他机构的专业人员,也可以接受学校的聘请去讲课。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让各单位的专业人员走出自己的研究室和机关,在自愿的原则下,去接触社会,这对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也是会有帮助的。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到中等学校,如散布在广大农村的农技站、医疗站、拖拉机站等单位,都有一批技术力量,只要组织得当,请他们到农业中学、农村夜校和技术专业学习班去教学,可以帮助广大青年提高文化科学知识水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