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6阅读
  • 0回复

地区“割据”是搞经济联合的阻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7-31
第3版()
专栏:记者来信

地区“割据”是搞经济联合的阻力
记者最近同湖南省一些干部探讨联合的问题时,他们提出:目前有些地方搞地区“割据”,主要表现就是重复建厂,同城市大工业争原料。湖南省丝绸工业基地的津市就遇到这个问题。
津市丝绸工业比较发达。这个市附近的澧水流域是传统的蚕桑产地。解放后,津市在原来缫丝手工业作坊的基础上,先后兴建了全省最大的缫丝厂、织绸厂、绢纺厂和丝绸印染厂,已经发展成为比较完整的丝绸联合企业。特别是缫丝厂生产的白厂丝除供应全省丝绸工业需要,还外销许多国家,占全省白厂丝出口的三分之二左右。这个厂所需的蚕茧原料历来由全省蚕茧产地提供。
但是,近两年来情况发生变化。有些地方为了发展自己的丝绸工业,纷纷办厂。全省有六个地区的十多个县、社办起了小缫丝厂、小丝绸厂,同大工业争原料。蚕桑生产发展较快的湘潭地区,过去大部分鲜茧是供应津市;近两年这个地区的浏阳、湘乡、茶陵等县和一些公社办起了4个小缫丝厂、小丝绸厂。按这些小厂生产能力,每年需鲜茧16,000担,今年全区产茧约14,000担,全部供应自己还不够。最近,湘潭地区向省人民政府打报告,要求本地的鲜茧不再调出。
这样一来,设备、技术条件好、消耗低、产品竞争能力强的大厂,其优势得不到发挥。津市缫丝厂年产白厂丝140吨,需要鲜茧35,000担,而全省产量比较高的去年才产茧30,000担。本来津市就吃不饱,现在各地又办了这么多小丝厂,津市缫丝厂原料供应更加紧张了。去年,因原料短缺,这个厂生产白厂丝52吨,仅为生产能力三分之一多;绢纺厂也因此暂停绢纺生产。那些技术条件差、成本高、消耗大的小厂,经济效果更差,省里每年需补贴这些小丝厂、小绸厂一百几十万元,而不少小厂产品质量低劣,不符合要求。
据了解,类似这样重复建厂,不讲经济效果的情况,在湖南的罐头、造纸、皮革等行业,也不同程度的存在。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湖南省有关部门一些同志认为:一、首先要克服一些干部“自给自足”、“闭关自守”的封建割据思想,在工业布局上要有全局观念。二、地区不应作为一级财政。财政分级管理,主要是中央、省区二级财政。而湖南目前发展成了三级、甚至四级财政,这样会促使有些地区出现“割据”现象,阻碍了经济的横向联系。三、让原料产地同城市工业企业直接挂钩,按互惠互利的原则走联合的道路。
本报记者 文伯其 纪静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