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要重视内河运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01
第3版()
专栏:

  要重视内河运输
  陈立中
我国土地辽阔,江河纵横,具有发展内河运输的优越条件。目前的情况是内河运输效率不高,内河货物周转量还不到全国货物周转量的百分之十,在水运上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下面就内河运输的开发和利用谈点粗浅看法:
一、充分利用水运,切实做到“合理运输”。
交通运输包括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航空等运输方式。目前,我国存在着严重的“重陆轻水”倾向。国家在运量分配时,往往优先考虑铁路。沿河厂矿也较少考虑水运的优越条件。如靠河的淮南和淮北煤矿,历来都是铁路运输。沿江的武钢、重钢、马钢等钢铁企业,其水运量的比重也很小。最近正在研究的两淮运输方案也是如此。本来煤炭等大宗货物最适宜于水运,理应优先考虑水运,因为这样既能结合淮河水利建设使多方面获益,又能解决历来淮河两岸船只过剩、长期外流的问题。但迄今未能确定水运是否要上马。
以往,水运、铁路和公路缺乏合理分工,“有铁不走水”、“有陆不走水”等不合理情况,给交通运输的综合发展造成困难。沿江建造铁路,沿河建造公路,与水运竞争货源,对国民经济发展极为不利。今后建造铁路和公路,应尽量避免沿江河建设,逐步做到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
二、综合利用水利资源,改变内河航运落后面貌。
天然河流的改造,要考虑水利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当前,电力是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发展水电有利于航运综合开发和利用。因此,航道网的建设与水利、农业、渔业、林业以及环境保护等各部门都有密切关系,既考虑水运的最大效益,又必须考虑到农田建设、水电、水产等有关方面的利益,根据综合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研究和修订一个适合我国情况的全国通航标准,为逐步实现航道、船闸、船型标准化,为全面实现内河水运现代化打好基础。
国外十分重视水运网的建设。各国的经验和做法不一样。有的采取以防洪和航运为主的综合治理方针,有的是以航运为主,有的则以水电为主,但都很重视航道网的建设,同时又兼顾发电、防洪、灌溉、供水、养殖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效益,都规定绝不允许出现闸坝碍航等问题。国外的经验值得借鉴。我国内河水运还没有很好开发,天然河流还处于地区分割的自然状态,内河水运不成网,不能一船直达,中转环节多,水运优越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但河流开发和利用究竟采用以航运为主,还是以水电建设、防洪等为主,必须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制定必要的技术和经济政策。
三、提高港口吞吐能力。
随着内河运输事业的发展,需要加强港口建设和提高港口装卸效率。目前船舶排队在港等待装卸,压船、压货现象相当普遍,船舶“跑在中间窝在两头”,运输效率大为降低。不少船只中途航行时间只需一天,而在港等待时间却要两、三天,甚至一个星期,所以货主宁愿多出运费,“弃水走陆”,直接影响了内河运输。
造成这种原因,一方面是内河港口机械化程度不高。以安徽为例,港口机械化程度平均百分之七,主要港口百分之五十,不少港口还是以人力装卸为主。另一方面是内河港口布局和总体规划设计,往往忽视中小。因为内河船只流动分散,需要为数众多的港口为它服务。在码头建设上,目前应纠正过分强调港口码头利用率。因为强调了码头利用率,往往会忽视船舶利用率。究竟应该是“船等港”,还是“港等船”,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要充分提高水运能力,除提高港口能力外,港与船必须配合,船舶建造时要充分考虑可以干线、支线直达,减少中转环节,发展一些便于装卸的如散装、集装等专业运输船只,充分提高内河运输效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