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杨友泉钻研白薯高产栽培技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01
第2版()
专栏:

  杨友泉钻研白薯高产栽培技术
新华社北京电 北京郊区密云县东智西大队26岁的农业技术员杨友泉,经过6年的刻苦钻研,使全大队的白薯亩产量由过去不足2,000斤提高到4,000斤,丰产地块达7,000斤,小区试验达到9,200多斤。
去年,他被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
杨友泉是1970年初中毕业回乡的。几年来,他为解决当地白薯低产问题,先后自学了《怎样种甘薯》、《植物学》及其他有关书籍。碰到各种疑难问题,他还经常写信向农科部门的专家们请教。
东智西大队的白薯产量低的症结在哪里?杨友泉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关键在于贮存薯种不过关。1974年秋开始,他决心进行高温大屋窖贮存薯种的试验。过去,这里一直是采用井式窖贮存薯种,因温度多变,不能有效控制,年年出现烂窖现象,剩余的一部分薯种也多被染上黑斑病。杨友泉坚信科学,坚持试验,在他的精心管理和照料下,高温大屋窖贮存薯种的试验终于获得成功。开春,社员们看到满窖新鲜薯种,都高兴地说:“大屋窖真不赖,贮存薯种不变坏”。
杨友泉根据高温贮薯的原理,于1975年春季又进行了高温育苗的试验。从前,他所在的大队一直是利用火炕育苗,采取小火勤烧、小水勤浇的老办法。这种老办法,薯炕温度增得快,降得也快,不但出苗晚,影响栽秧时间,而且容易发生烂炕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改革薯炕结构,研究出新的育苗法。采用这种新法育苗3天可以扎根,5天爆皮,7天出苗,25天薅秧。既提前了栽薯时间,又可节省大量劳动力。去年年底,他又在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相继进行了自动控制电热大屋窖和电热育苗的试验,也都获得了成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