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阅读
  • 0回复

正确认识高等学校的潜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01
第4版()
专栏:关于教育工作的讨论

  正确认识高等学校的潜力
  北京大学 王学珍
编者按:王学珍同志这篇文章,对于高等学校的潜力、广开学路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其中包括了一些对过去报刊上发表的某些教育讨论文章的不同意见。我们欢迎各种不同意见在报纸上进行民主的、自由的、切实的讨论。
国内外师生比例算法不同,不能简单对比
现在,有些同志常用我国高等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比例,来说明学校的潜力,说外国高等学校师生比例是一比十几、二十几,而我国高等学校师生比例却如何低。实际情况怎样?不久前,北大组织代表团赴美考察,了解到计算方法根本不一样。美国高等学校的教师主要是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三级,助理教授大体相当于我们的讲师。他们的师生比例仅仅是按这3级教师计算的。从美国较好的大学看,这3级教师都必须既教书,又搞科研,缺那一种都不行。只教书,不搞科研的,不能当教授(包括正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只能当讲师或高级讲师。只搞科研、不教书的,是专职科研人员,也不能当教授。他们讲的师生比例,通常并不把讲师、高级讲师和专职科研人员这两种人计算在内。另外,美国没有相当于我们助教一级的专职教师。只有边工边读、拿一部分工资的研究生,学校的实验课、习题课和大量的辅导工作都由他们担任。他们也没有计算在教师人数之内。而我们则是把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见习助教、未定职称的教师、专职科研人员等等都计算在内的。两种计算方法不同,简单对比,不能说明问题。
以美国麻州理工学院和北京大学比较,麻州理工学院有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1,000人,讲师、高级讲师300人,专职科研人员1,000人,博士后研究人员(协助教授进行科研工作,在教授科研经费中支薪的)500人。以上共计2,800人。另外还有国家资助的专门实验室,如林肯实验室,人数很多,没有计算在内。在校学生8,500人,其中大学生4,500人,研究生4,000人。他们同我们谈师生比例,是讲1,000名教授同学生之比,所以比例高。如果按2,800人计算,比例并不高。北大有教师、科研人员共2,700多人,学生8,000人。应该说,师生比例实际上和美国麻州理工学院差不多。他们担任教学任务的,包括教授和讲师,在2,800人中只有1,300人,也可以说有50%以上的人不教课。
还必须看到,他们规定教师年满65岁必须退休(据说根据联邦政府决定,到1982年,将延长到70岁)。在职的可以说一个顶一个。而我们包括老弱病残在内。北大138名教授,大多数已60岁以上,70岁以上的有50多人,没有执行退休制度。有文化大革命期间毕业或肄业的青年教师648人,其中相当一部分还在补课、进修。这些都算在编制以内。要看到麻州理工学院的学生总数虽然和北大差不多,但其中研究生的比例高得多;他们的教学、科研人员的总数虽然也和北大差不多,但他们的科学研究工作却比我们多得多,水平也高得多。这是我们的差距所在。
当然,这仅仅是同一个国家高水平的大学比较,其他国家的情况尚待了解。但是,笼统地宣传我们的师生比例与外国比是怎么怎么低,因而潜力大,恐怕是不合适的。这个问题首先是我们自己原来没有弄清楚,所以也一直有这样的看法,不能怪别人说得不当。
对高等学校的潜力要具体分析
我们的师资队伍有没有潜力?应该说,有的系科的师资有潜力,有的则没有;有的潜力较大,有的较小;专业课的师资有潜力,公共基础课的师资则没有或很少有潜力。文化大革命前,北大在校学生达到1万人,当时理科学制6年,文科5年。除研究生、进修教师、外国留学生外,平均每年招一千六、七百人。现在4年制,每年招2,000多人。上基础课的人数增加了,周期缩短了,基础课的任务加重了,这方面的教师非常紧张。如公共英语课,有教师51人,除了年老体弱不能教课、出国进修、病休、产假等以外,教课的只有40人。而要学习英语的有各专业一、二年级和部分专业三年级的学生4,000多人,研究生几百人。此外,教师提高也要学英语。所以,英语师资严重不足。几年来,我们都请了不少外校的英语教师来兼课,才勉强应付过去。下学期情况更加困难,有些班只能靠闭路电视上课。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普通物理实验等方面的教师也相当紧张。在试行教师工作量制度中,这些基础课教师许多人超教学工作量,拿到了津贴,它说明了这方面教师的紧张状况。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上是有潜力的,不少人没有教学任务。他们中有些人存在着愿搞科研不愿搞教学的思想,这当然是不对的,应当加以引导。但也要看到他们的业务已耽误了十几年,年纪逐渐大了,因而急于搞点科研,急于上去。对这种情况,领导上在安排工作时,也是应该加以考虑的。按照现在的规定,教师到校外、包括到分校兼课,可以拿到一些兼课费,每月最高可拿30元。这对于挖掘潜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有好处的。但也要看到它有副作用的一面。因为,一个教师在本校上课,除非超过教学工作量,是不另给钱的;即使超过教学工作量,他拿到的津贴也比校外的兼课费低。同时,一个教师完不成或不完成本校的教学工作量,学校并不能减少他的工资。因此,有的教师就不愿意担负本校的教学任务,而愿意到校外去兼课。这样的兼课积极性调动得愈高,校内分配教学任务就愈困难。这是需要加以研究解决的一个问题。
实验室的潜力怎么样?我们不能低估十年动乱对实验室的破坏。北大基础课实验室的设备是保存得比较好的,而且这几年又补充了不少新的。但是,按照课程要求,用国产的比较先进的设备把它配齐,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和七、八百万元钱。同时,由于办工厂等原因,实验室面积也减少了。如化学系的实验室比文化大革命前减少了一幢半楼。基础课实验室面积减少,而任务则因每年招生人数比文化大革命前多而增加了。同时,我们化学系用的是干馏煤气,这种煤气炉国内已不生产,我们也只剩下一个,用坏了就没有办法。改用液化石油气不仅要改造管道,目前不可能,而且热量不够,还有油烟,不合用。想改用天然气,又没有。我们只好省着用,每周烧5天,每天烧1班,晚上不供气。这样每周只能排5个白天的普化实验,现已排满。化学系一年级每次实验最大容量是140多人,现在已达150人,再增加学生就难以安排了。普通物理实验室的面积比文化大革命前减少了300平方米,而任务却增加了。现在一周排十五、六段实验,分校学生是星期天来做实验,每学期还要为部分电视大学学生插空安排4至6个实验。它还能有多少潜力?!
再说教室,文化大革命前有150多间,现在只有120多间,减少五分之一。每天从上午、下午到晚上排课10小时,利用率达70%,这在学校来说是相当高的。我们的教室不仅上课用,还要供学生自习用。因为学生宿舍七、八个人一个房间,无法自习。图书馆虽然扩大了,但仍然平均6个学生才有一个座位。去年图书馆几次挤破门,学生说是“攻打冬宫”。现在只好发牌子,每6个学生1块牌,凭牌进阅览室,其他学生只有上教室自习。
至于学生食堂拥挤,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就不用多说了。
以上问题,不是一解放思想马上就可以解决的。所以,除了举办夜大学、增加函授等以外,再要扩大招生,有很多实际困难。至于招走读生,最好由分校招,或举办走读大学。我校可挖掘潜力,派教师讲课。如果本校每一个专业都招一些走读生,在课程安排、作息制度、班级活动等方面都会有矛盾,不好办。1978年和1979年,我们都试招过走读生,他们一进校就反映困难,大家也都同情,结果都住校了。有人说,只要多招生,毕业分配没有问题。恐怕也不能笼统地这么说。如我校的俄语、阿拉伯语、乌尔都语等专业的学生多年来都不好分配,以致有的人一毕业就改行,师生都有意见。
几点意见
一、要明确规定北大这样的重点学校的主要任务。
现在社会上舆论界要求多招学生,多种形式办学,重点大学受到的压力很大。到底北大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我们认为,从四化建设的需要和学校所具备的条件来考虑,象北大这样的重点大学应当主要担负提高的任务,即通过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为国家培养第一流的本科毕业生和合格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作出优秀的科学成果,为造就能够独立解决我国科学文化技术问题和理论问题的专家队伍作出较大贡献,并通过培养、提高高等学校师资,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作出贡献。重点大学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必须真正办成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因而也就必须拥有一支既搞教学又能搞科研、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的教师队伍。关于招生,要本着以提高为主的原则,在努力提高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发展数量。在学生中要逐步扩大研究生和进修生的比例。如果只强调多招本科生,不狠抓研究生的培养,再过5年、10年,还是靠外国培养博士、教授,那我们的教育就没有独立,科学技术也不能独立,后果是严重的。
二、开展多种形式办学,既要积极,又要稳妥。
我们赞成在不影响重点学校主要任务的前提下,开展多种形式办学,多为青年创造一些学习机会,多为国家培养一些人才。1977年以来,北大每年招收新生的数量在全国高等学校中都是最多的。今年计划招本科生2,060人,暑期后在校生可达到8,000人左右,明年可基本达到文化大革命前1万人的水平。在校研究生今年有680人左右,比文化大革命前增长一倍多。进修生、外国留学生也在逐年增加。1978年,北京市办了北大一分校,1,200名学生的教学任务基本上是由北大承担的。学校办了图书馆学函授班,招生400多人;还办了各种“回炉班”、进修班、定期讲座等,仅今年暑期就办了英语、发育生物学、实验心理等6个进修班。各系还派出教师协助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办电视大学、职工业余学校等。校工会举办了教师外语进修班、职工大专班、职工中学班、教工子女高考及考工补习班等58个班次,共有1,700多人参加学习。
最近,北大党委决定在开展多种形式办学方面,除进一步办好北大一分校以外,要扩大函授教育;举办夜大学,下学期先办一个2年制的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修班;还要继续为教职工子女办高考与考工补习班,组织教工子女上电视大学、接受函授教育等。我们要在主要搞好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同时,进一步积极挖掘潜力,在开展多种形式办学方面多做一些工作,但是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不顾主客观条件,一哄而起。
三、现在学校还是要贯彻八字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在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基础上稳步发展。
根据30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学校亟需安定团结,不能再折腾了。学校的招生规模也不能再象过去那样忽上忽下,大上大下。不在学校工作的同志可能对此体会不深,我们可吃够了这方面的苦头。学校里问题很多,许多方面需要进行改革,也必须进行改革。但改革也要慎重。有些问题看起来简单,实际上牵涉的面很广。有些问题,即使看准了,确定改了,也需要有个过程,不见得马上就能见效。譬如许多人都说现在的教学计划规定得太死,教师教得太死,这确实是个问题。但这个问题并不是这么一说就能搞活、教活的。因为这里不仅有认识问题、思想问题,还有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问题、教学经验问题、培养学生的质量要求问题等等,需要做许多工作来解决。
四、报刊宣传要防止片面性。目前,高中毕业生能入大学的,只是少数人。最好多宣传考不上大学应当怎么办。现在一个劲地宣传广开学路,好象全日制高等学校的潜力很大很大,给考生造成错觉,搞得不好会影响安定团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