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湖南代表吴运昌提出建议 尽快发展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农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15
第4版()
专栏:

湖南代表吴运昌提出建议
尽快发展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农业
吴运昌代表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山区,又是革命老根据地。解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1.8倍,平均每年递增3.5%。粮食总产量比1949年增长2.1倍,平均每年递增3.9%,基本上实现了粮食自给。30年来全州粮食购销顺差9.78亿斤,并为国家提供桐油2 .5亿斤,食用植物油八千七百多万斤,木材373万立方米,松脂870吨,松香5,900吨,烤胶5,100吨,还有皮木梓油、生漆、药材、皮革以及其他一些土特产品,支援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目前自治州仍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许多经济指标,在全省居倒数第一位,社员分配收入人均只有76元,有915个生产队社员分配收入在40元以下。为什么农业生产发展这样缓慢,发挥不了自己的优势,农民富不起来?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有几个实际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
(一)吃饭问题。解放前湘西主要用桐油、茶油和木材向外地换粮食。实行粮食统购统销以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不仅要求粮食自给,而且还要为国家多作贡献。现在全州每年包括征购、三超要交粮2 .3亿斤至2 .4亿斤,有些本来就无固定耕地的社队也分配了征购和三超任务,这就逼着不少社队一年四季全力以赴抓粮食,不少社队毁林开荒,砍火畬种粮食,林业、牧业和多种经营不仅没有得到发展,而且有些项目大幅度下降。自治州的桐油,解放前占全国五分之一,而且油质好,畅销国内外,最高年产达22万担。1958年曾达到16.8万担;现在下降到10万担左右。群众反映,吃饭的问题不解决,湘西的任何优势都发挥不出来。
(二)价格政策问题。少数民族大多数居住在边远山区,木材、药材、植物油都是特产,但往往这些产品是价值很高而价格很低,不值钱。目前反映有三个方面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一是价值和价格的矛盾,价值高,价格低。如木材的收购平均每立方米只有38元,而周期很长。生产木材30年,每个工才有两元钱的收入,而生产粮食最低一个工当年也可收一元二角,其他生产项目收入更高。二是原材料和制成品的矛盾,边远山区因经济文化落后,工艺水平低,生产制成品很困难,往往是原材料外调,亏本的是山区,赚钱的是外地。如茶叶收购价每斤一元多,运到外地稍微加工就是七、八元,多的十几元。木材一立方米收购价只有38元,而运到外地加工后就是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三是直接生产者和直接经营者利益的矛盾。据永顺县的调查,木材就地收购,就地销售,每立方米收购只有41.23元,而销售价是95.57元。群众说:经营者只开一张发票,转一道手续就得50多元,太不合理了。
(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自主权的问题。少数民族地区目前主要的最迫切的是经济上的自主权。现在对山区的产品,一是价格低,二是统得死。如桐油价格,在1980年以前每担只有100元,而且只有一个价,有多少交多少,一点商量余地也没有。群众反映粮食是一类物资,还有收购价、三超价、议价等好几个价格。而二类物资的桐油只有一个价,就是卡了我们。现在每担提到130元,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50年代自治州兴办的两个桐油加工厂,省粮食部门也收上去了。群众说,我们只有生产桐油的义务,没有加工桐油的权利。
为了调整少数民族地区农业内部的结构,真正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把经济搞活,为四化建设多作贡献,要求帮助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粮食问题。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全力以赴抓粮食,搞饭吃,扬短抑长的局面,必须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尽快转到以粮食为基础,以林为主,农林牧相结合,农工商综合发展的轨道上来,就急需解决粮食问题。粮食问题由国家包下来是不切合实际的,应当采取以自力更生为主,支援协作为辅的办法。全州到1985年按农村人口每人占有粮800斤(现在是740斤),城镇销粮2亿斤计算,共需粮食22亿斤。除自力更生解决19亿斤外,尚缺3亿斤,请求按以下办法解决:(一)核减一定五年的征购任务6,000万斤,增加定销粮9,000万斤;(二)实行以物换粮,粮物挂钩的特殊政策,收购一担苎麻给粮300斤,上交一担桐油给1,000斤,加上正常奖售,预计可达1 .4亿斤;(三)允许用山货与省、州内外产粮区交换1,000万斤至2,000万斤,以弥补不足和调剂余缺。
第二,合理调整少数民族地区的产品价格。为了让少数民族地区尽快地富起来,对山区的一些土特产的价格必须调整,恰当地处理好价值和价格,原材料和制成品,以及直接生产者和直接经营者利益的矛盾,以利于调动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积极性,更好地开发山区。
第三,明确多余产品处理的自主权。如木材、桐油等在完成国家任务以后要允许自由处理,允许到省内外甚至国内外交换,把经济搞活。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法律上或政策上作明确的规定,否则,各方面关卡太多,即使有产品也得不到“通行证”,给了“通行证”也运不出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