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各国舆论评我五届人大三次会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15
第6版()
专栏:

各国舆论评我五届人大三次会议
英国《每日邮报》文章说
中国的变化将能决定世界的力量对比
英《每日邮报》9月9日刊登了伦敦东方和非洲问题研究院克里斯托弗·豪教授的一篇文章说:
北京过去几天采取的异乎寻常的行动具有深远的影响。即将发生急剧的大变化的迹象是很明显的。
不可否认,我们所看到的是一种相当自由化的情况。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将是对个人和集体的经济成就的报酬,比较有专长的男女青年将参加这个国家的各级管理。
可以把这些令人惊异的变化简单地归纳为:第一,中国正在承认下述事实:国家不能够通过对10亿人民的生活进行详细的干预来管理他们的事务。所以必须建立一个分担权力和责任——特别是经济权力和责任——的制度。
变化的第二个方面是,摆脱了雄心勃勃的、不切实际的长期计划,以及出现了重点从重工业转向农业和消费品生产这样一个大变化。
第三,新政策期待建立的联系包括:与资本家合办企业、外国贷款、外国在中国投资以及中国人参加象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样的机构。
事实上,这些新的方针已执行一年多了。现在已证实这些方针是官方政策。工业化国家愈来愈现实地了解到中国的未来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美国、日本和西欧都在同中国发展关系。
东西方国家在注视这个共产党国家这种惊人的大变化时,不仅感到有趣,而且认识到,这种大转向在今后若干年内能够决定世界的力量对比。
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说
中国猛力地向现代化推进
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9月11日刊载该报华盛顿分社亨利·特里惠特发自华盛顿的一篇分析稿说:
中国的改组无异于猛力地向现代化推进。在政治上,这种改组准许中国的政策全面地趋向于同美国合作。这种合作从1971年便开始了。
华盛顿政府认为,所具有的影响绝大部分是针对国内的,对外政策受到的影响不会那么直接。
美国官员认为,美中关系目前的变化会产生两大实际后果。例如,随着中国采取一些西方技术,这种关系就会在贸易方面形成一种共同语言。
工厂将不把它们的收入交给政府,而是在上税以后把一切用于再投资。经理们将受到鼓励进行竞争。
到目前为止,政府只同意向中国出售不致命的军事装备。可以出售象运输机和通讯设备这样双重目的的产品,但要看政治情况而定。
无论如何,美国官员预期,随着政治关系的发展,防务关系也会发展。
总的来说,华盛顿专家们认为,目前变化的最重大的意义表现为在发生这样的变化的时候,显然是很顺当的。
日本《读卖新闻》文章说
日中合作关系将步入“实务时代”
日本《读卖新闻》9月10日刊登日本兴业银行调查中心顾问渡边长雄写的一篇文章说:
这次中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认继续推进经济调整政策。
“调整政策”的第一个重点,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衣食住)。
第二个重点,是改革经济管理体制。
对日中经济关系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在短期内,“调整政策”也有不利的一面。在大型成套设备方面,将以宝山钢铁厂为一段落,当前,大型的成套设备将难于销售。由于改变了为实现现代化而偏重于重工业和化学工业这个性急的高速增长的作法,而决定实行年率为5%到6%的稳定增长的方针,所以,钢材等物资的出口当前也不会有很大的增加。另外,石油的产量,明年也将和今年一样,保持在1亿多吨的水平,估计不会象想象的那样增加,当前将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
但是,从长远观点看,两国的经济关系,将从“干杯时代”步入坚实的合作关系的“实务时代”。中国巩固现实的稳定增长路线,这对于日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特别是,中间和中小企业的合作舞台将扩大。关于合办事业,随着健全法制的工作取得进展,将逐渐形成得以进行合作的体制。此外,为了扩充中国的社会资本,现实地支付政府贷款也将取得相当大的进展。从国家的信用程度方面来看,中国已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中国的现代化是第二次长征,所以,我认为,我国在经济管理、质量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给他们以智慧,以长远目光热情地注视新体制,进行合作是很重要的。
加拿大《环球邮报》社论说
捉摸不定和难以预测的现象将消失
加拿大《环球邮报》9月10日刊登一篇题为《北京的新面貌》的社论说:
目前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做出的中国国家领导人的变动是有计划和有条不紊的样板。没有使人感到意外。
新中国已宣布不再纵容“左倾路线错误”时期出现的前所未有的混乱。新中国将是注重实际的、井井有条的和可靠的。捉摸不定和难以预测的现象将在历史上消失。
中国人在过去的30年中经历了许多次同样显著的方针变化。
赵总理是否能说服一贯勤劳的中国人走上一条比较有进取心的道路,这要看他能否向他们表明,不是再次要求他们加快速度而最后又突然盲目转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