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民意测验的起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16
第5版()
专栏:

民意测验的起源
民意测验(Public Opinion Poll),又称民意投票,发端于美国。据说,最初的民意测验,是有的报纸为了追求新闻的趣味性,在总统选举之前,随报印发模拟选票,让读者填写好以后寄回,称之为“假投票”,以了解公民的意向,推测总统竞选的结果。目前知道的最早的“民意测验”,是1824年由美国哈里斯伯格的《宾夕法尼亚人报》和罗里的《明星报》举行的,不过当时并没有多大的影响。直到19世纪末才逐渐被人重视。从1904年起,每届美国总统选举前,都曾举行过规模不等的民意测验。最初,《文学文摘》杂志所举行的民意测验,以其规模大、预言准而大出风头。但是,在1936年,罗斯福和兰登竞选时,《文学文摘》一败涂地。当时,《文学文摘》共发出1,000万张票,收回237万多张,根据统计结果,该刊断然宣布:兰登取胜,罗斯福被击败!然而,另外一家1935年由盖洛普创立、当时还寂然无闻的“美国民意测验所”,却公布了截然不同的预测:罗斯福将以多数获胜。投票结果,罗斯福得票1,800万张,比兰登多了1,100万张。于是,盖洛普民意测验所从此声名大振。
从1936年起,民意测验就从以趣味为主的时期进入了以科学手段从事研究的实用化新时期。盖洛普不仅把民意测验运用于总统竞选的预测,而且也用于政治、社会问题的调查,还推广到市场调查等等方面。1939年,盖洛普又创立了“听众和观众调查研究所”,专门调查公众对广播节目和电影的反映。与此同时,罗珀和克罗斯里的两个民意测验机构也先后成立,并开展了很多活动。这是美国全国性的三大民意测验所。从1937年起,美国民意研究协会开始出版《民意测验报道》。1941年丹佛大学成立“全国调查研究中心”,1947年移交给芝加哥大学。在这同时,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意测验机构也纷纷成立。到1970年,民意测验的世界协会拥有41个国家的300个成员,其中包括一些东欧国家和亚非拉国家。
民意测验最初着眼点在趣味性上,并未注意到科学性。1936年《文学文摘》所以遭到惨败,正是由于方法不对。这家杂志
“假投票”的规模尽管很大,但基本上是在家里有电话、有汽车的人中进行的,而到选举日,家里没有电话和汽车的人也去投了票,出入当然十分悬殊。
盖洛普采用的是“典型抽样法”。他根据布劳温的“典型选择”理论,将构成美国总人口的横剖面分为性别、年龄、收入、政治态度、地方等分门别类的若干项目,按比例地分配调查对象的数量,然后加以综合统计。1936年的民意测验,他选取了1,000名调查对象。事实证明,只要典型比例选得准,就往往能比全国范围的大规模调查更有代表性。
不过,这种方法也并非尽善尽美。1948年杜鲁门和杜威竞选总统时,盖洛普、罗珀、克罗斯里三大民意测验所,以及在全国各地进行长达一月之久调查的《纽约时报》,都大出洋相。当时,这些民意测验所和依靠民意测验的新闻界都宣布杜威将战胜杜鲁门,但是选举的结果恰恰相反。这一下民意测验所成为全美国奚落的对象,人们让他们“烧乌鸦吃”(意即低头承认错误)。盖洛普民意测验所等对这次失败进行了检查、总结,发现在典型调查时忽略了只受过小学教育的选民,而且调查工作截止得太早,而美国人的态度是“每天都在变化,几乎每个小时都在变化”。从此以后,民意测验技术进行了改革,采用“典型抽样法”和“任意抽查法”(即完全随意地选择调查对象)结合起来的新方法,这样就可以减少典型选择中的主观色彩。
在实际的调查中,最早是由报纸随报印发“假选票”让人填好寄回,叫做“卡片法”。以后则分别使用“信访法”和“面询法”。“信访法”是把提问的内容邮寄给调查对象,征集回答;“面询法”是由调查人员个别地采访调查对象(有时也利用电话)。
在西方,人们对民意测验的评价毁誉皆有。当它失败时,人们指责它“中了圈套”;当它成功时,又称赞它“绝对可靠”。应该说,民意测验是有好处的。它是了解社会的一种重要方法。关键在于调查者的态度和方法。在资本主义社会,党派纷争,各大财团之间勾心斗角,其间的种种纠葛,必然会影响到民意测验机构,一些政客也利用民意测验作为攻击对方的手段,或者利用测验的结果去影响社会舆论。这就难怪有些群众批评“民意测验”已从“测验的工具”变成了“控制的工具”。(元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