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阅读
  • 0回复

关卡撤销后的明港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9-26
第3版()
专栏:

关卡撤销后的明港市场
新闻研究生 李德民
河南省信阳县的明港镇,现在是生意兴隆,远近闻名。这个只有几千居民的小镇,农历单日逢集,四面八方来赶集的超过一万人。今年上半年,明港集市上卖出猪肉789,000斤,蔬菜354万斤,销售量比当地国营商业多一倍半。明港周围5万多厂矿职工和驻军的副食品供应,主要依靠这个市场,京广线上南来北往的旅客,也想在这里买一些吃的,真是热闹得很。
明港镇地处信阳、南阳、驻马店三个地区、五个县的连结地带,位于京广铁路的中段,是河南省一个很繁忙的物资集散地。前两年,信阳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害怕本地物资外流,在边沿地区、交通要道、铁路沿线设关卡47个,最紧要的一个关卡就设在明港镇。每逢集日,关卡上的管理人员如临大敌,盯来客,把路口,搜车厢,堵车门,忙得不亦乐乎。可是,物资越紧张,外流现象越严重,堵也堵不住。春节前夕,每天有一万多斤猪肉、三千多斤鲜鱼外流。鸡鸭鱼肉顺铁路南下武汉、广州;香油、大米、花生北上兰州、哈尔滨。有时候就因为要堵物资,折腾得火车误点。从去年冬天开始,问题解决了,明港镇的市场关卡和信阳地区的所有关卡一样,全都撤销。工商局的同志说,物资多,市场活,还要那些“衙门”干啥!现在工商管理人员也没有“失业”,他们去管那些缺斤少两,冒牌掺假,倒卖黄金、手表的真正投机者;同时,还在买主、卖主之间牵线搭桥,为物资交流出力。
明港镇除了在镇内设有蔬菜、肉食、家具、小百货、粮油等七个市场外,在镇外还新开设了竹木和大家畜市场。在竹木市场上,酒杯粗细、一丈多长的圆竹摆满地,碗口粗的檀条成堆。打算盖新房的农民最爱逛这个市场。往年,竹木购销都被国家统起来,农民盖新房需要点圆竹,得找这个批条,找那个盖章,有时还得请一桌酒、送两条烟才能搞到手,每斤价高到3角钱。现在农民到市场上买圆竹、檩条不需要办任何手续,随去随买,每斤才1角8分钱。盖三间房,光用圆竹一项,比原来省48元。信阳地区一年六千多万斤圆竹,往年除了被国家“统”起来的以外,许多都烂在山上。现在信阳地区的每个县、镇都有了竹木交易市场,城乡人民十分欢迎。
往年附近农村的社员和镇上的居民嫁闺女、娶媳妇时发愁的一件事是买不到家具。他们要求不高,但一桌、一箱、一柜还是需要的。那时候,国营商店无货,又不许私人出售, 真叫人为难。现在好了,市场上一米长的红漆木箱每个15元,1.8米高的大立柜120元,一头沉的写字台35到40元,都低于信阳市国营门市部的价格。除了家具之外,原来见不到,又少不了的门锁、鞋钉、扣子、绣花线、顶针等小商品,也都摆上了货摊。
大家畜市场上,每个集平均上市马、牛、驴、骡350头,最高时达500头。工商管理分局的交易员,帮助买主和卖主看牙口、讲价钱,为买卖双方提供方便。买不到中意牲口的农民,还可以在交易员那里登记一下,说明自己想要啥样的牛、啥样的马。交易员遇上合适的,就请卖主把牲口送上门。上半年这个市场成交牛915头,马156匹,驴1,535头。
在明港镇新开设的小饭馆里,有几个赶集的人一边吃一边谈,他们风趣地说:这明港镇号称“小汉口”,名不虚传。在这里,有啥东西都能卖出去,有钱啥都可以买到手。只要不投机倒把,就大大方方地来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