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2阅读
  • 0回复

解决劳动就业的门路还要广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0-01
第2版()
专栏:读者论坛

解决劳动就业的门路还要广开
目前还有很多就业门路没有引起人们重视,因而也就没有“广开”。我仅就在沈阳市所见,“开出”几条门路:
1966年以前,到煤场买煤,交了钱,登记上住址,当天就有人给送到家,还可以给背上楼。当然要收一点费。现在则全靠星期日,阖家动员,突击抢运。特别是住在楼上又没有大孩子的家庭,还得一盆一盆地往上端。
从前订牛奶,都是奶站的同志送到各家厨房,每瓶奶加一分钱。现在不送了。一清早,年轻夫妇必须分出一路人马,抽出半个小时,到一二里外的商店去排队取奶。
在“文化革命”之前,街道上都有几个居民委员会的专职或业余干部。谁家里有什么事情,例如大人生病,或是双职工上班、出差,孩子无人照顾,街道干部马上就会登门帮助解决。当时职工的心可踏实了,出差也用不着挂念家里。现在的街道干部都去办工厂、开商店或当临时工去了,职工的后顾之忧再也无人过问了。
早先,粮店、副食店都组织过为双职工、五保户送粮送菜上门。现在,职工只好在工休时间或下班后自行购买了。
过去,营业点多,仍常有些走街串巷,磨剪刀、卖酱油、修鞋、剃头、卖“热乎豆腐脑”的。现在全都形影不见。近日有了一些推车卖小百货的,大多在离本店不远的固定地点。至于剪头,只得节假日豁出几个小时到理发店去耐心排队了。
过去,稍大点的居民区,就有一个医务室,一般的头疼脑热,打针换药,大夫可登门服务。现在则必得强忍病痛,早早到医院挂号,重病号还得连背带抱……。
过去那些方便日子多么令人怀念啊!
我不厌其烦地罗嗦这么多,不是发思“古”之幽情,主要地是想提醒有关部门的领导能注意到,如能把这些为民利民的服务性工作都恢复起来,解决就业的门路不就增加了几条吗?这些都用不着国家投多少资就能办成。这比现在某些地区放着事不组织人做,却给工厂、机关等企事业单位硬性摊派招工指标,搞得招了人没事做不是强多了吗?
“门路”自然在,看你开不开。
刘向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