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1阅读
  • 0回复

三个孩子去蛇岛——长春市三个小学生出走的调查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0-02
第2版()
专栏:

三个孩子去蛇岛
——长春市三个小学生出走的调查报告
吕金华 林克胜 郁 青
编者按:今天,本报摘要刊载《辅导员》杂志的《三个孩子去蛇岛》的调查,供青少年教育工作者参考。少年儿童富于幻想,对新鲜事情很感兴趣,头脑里经常装着许多神奇美妙的事物。对他们的天真想法和广泛兴趣,不要限制、指责,而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指引他们把幻想变成理想,在远大理想的激励下更好地学习、锻炼、成长。这里附带指出:这么小的学生,不告诉教师、家长,随意出走是不好的,尽管他们这次出走是想去做好事。
惊动几个城市的“事件”
去年10月11日,长春市光机学院宿舍楼有3个男孩失踪。一个叫唐小逵,11岁,是光机所子弟小学4年级学生,少先队副中队长;另两个李晓天和李晓洲,是兄弟俩,哥哥11岁,弟弟9岁,是吉林师大附小5年级和3年级的学生,都是少先队员。
孩子们突然失踪,家长着急,学校着急,家长工作单位也着急。人们找遍了市内的有关单位和公共场所,都没有找到。平时,这3个孩子表现都不错,在家里也比较听话。那么,他们究竟到哪里去了呢?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3个孩子正跋涉在去大连蛇岛的途中。他们有一个“宏伟”的计划:先到蛇岛去观察蛇的生活习性;等到海龟产卵季节,去西沙群岛捉海龟;然后到西双版纳,去考察各种野生动物。用他们的话说:要做个动物学家,干一番大事业。过一段时间带着成绩回来,让大家吃一惊。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们筹集了一笔“巨款”,这是3人中的组织者唐小逵,从妈妈那里要到的买书本费,6元8角5分。孩子们精打细算安排这笔经费,只舍得花2角钱买了一包火柴。他们认为,考察时晚上要露宿,必需点起篝火防备野兽袭击。余下的钱,准备买纸和铅笔,好做记录。为了节约经费,他们不乘公共汽车,徒步十五、六里上火车站,花4角钱买了两张最近的车票。
汽笛响了,南下的火车载着这3个“未来的动物学家”,离开了吉林省,进入辽宁省境内。他们没有被肚子饿镇住,仍然兴致勃勃地谈论着观察动物的计划。列车员查票时,见他们背着书包,戴着红领巾,不象流窜在外为非作歹的,便没有详细询问他们的来历,把他们交给了昌图车站。
还没等车站工作人员问明情况,3个孩子就从厕所溜出去,沿着铁轨走了。晚上,他们在一个小站的候车室蹲了一宿。“明天怎么办呢?”唐小逵说:“我们的目标是蛇岛。有困难克服点,别当熊包。”
第二天天亮,3个孩子又沿着铁路往南走。在一间扳道房附近,他们遇到一位养路老工人。老爷爷只知道他们要去大连,在路上丢了旅费,就让他们吃了饭,并把他们安排到一趟去大连的客车的守车里,请车长带到目的地。可是,路过沈阳时车组换班,新来的车长不清楚此事,这3个没票的小乘客,到鞍山车站又被留下了。当闻讯赶来的李晓天的爸爸和唐小逵的妈妈到达鞍山时,3个孩子又走出老远了。
电波越过孩子们,向南下各站发布命令:注意这3个孩子。于是检票口增加了人员;列车上加紧了查票;大连市加强港口巡逻,监视过海的小旅客;两个家长分头在鞍山、大连寻找。顷刻间,东北几个城市被惊动了。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终于在复县农具辊压厂职工王长华的帮助下,找到了这几个“小探险家”。10月19日,他们全部回到家里。家长、老师、单位领导这才放下了心中的石头。欢乐过后,一个新的问题在人们思想里产生出来:
孩子们为什么要出走?
孩子们为什么要出走呢?这还得从“动物”说起。
这次出走的组织者唐小逵,是个“动物迷”,从小就对动物有着特殊的兴趣和爱好。他爱看《捕象记》、《蛇岛》、《鸟岛》、《海洋动物》等科教影片,爱读有关动物的书,如《鲸鱼》、《蛇》、《田园卫士》、《生命进行曲》、《奇怪的鸟兽虫》、《海洋里的动物》、《各种动物进化》、《兽的睡眠》等。他书包里经常放着两本初中的《动物学》课本,还从报纸、杂志里寻找有关动物的资料。家里的一本《新华字典》,有关动物的词和注释,他从头到尾都用铅笔划了出来。他在外面听人家讲到世界各地的奇禽异兽,国内各地区的动物特产,都记到小本本上,回家后分门别类地归纳到四本笔记簿里,不但有文,还配了插图。为了画得逼真,他还到市少年宫参加了美术小组。
对动物越熟悉,研究动物生活习性的兴趣就越强烈。唐小逵书包里经常装着些瓶瓶袋袋,其中有3个小瓶装的都是蚂蚁。他要研究这取自不同地方的三窝蚂蚁,能不能象人那样组织到一起。他这样记录着:“只有放进几颗饭粒,大家吃饭时才能暂时和平。不给饭粒吃时便打仗,它们总是相斗的,常常是咬死一个就吃掉。”
他捉蝴蝶、蜻蜒、各种昆虫,把它们用酒精泡过后制作标本;他抓了好些“花大姐”(瓢虫),放在屋里到处飞,想观察它们的生活规律。
他从科学杂志上看到,青蛙割断气管后,再插上根通气管还能活,就跑老远抓来青蛙作试验。
看完“蛇展”,他对蛇发生了很大的兴趣,背得出全部解说词,对毒蛇能制药、治病特别注意,并设法弄到一条小蛇,偷偷地养在随身衣兜里。一次,为了证明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别,他掏出来给爸爸看,把爸爸吓了一大跳。
总之,凡是一个城市孩子能搞到的小动物,他都捉来饲养、观察。他对动物的知识越来越丰富了。
最近,一个生物科研单位的老科学家带着助手,对唐小逵进行了一次特殊的考试,利用两节课时间向他提出了近百个问题:“什么鸟飞得最高?”答:“天鹅,可以飞海拔9,918米,能穿越珠穆朗玛峰。”“南极古老的居民是谁?”答:“企鹅。”“什么动物含油量最大?”“火鼠,含油量80%,点火就着。”“最大的鸟和最小的鸟是什么?”答:“鸵鸟和蜂鸟。”……
除个别冷僻的问题,他基本上都能回答出来,并当场画出青蛙从蝌蚪发展到成蛙的过程,做了青蛙气管切开插入玻璃管的手术。老科学家认为,在同龄中有如此丰富的动物知识的孩子,是罕见的。但是,就是这样罕见的孩子,想进一步获得动物知识却十分困难。
唐小逵的老师说:看到学生们广泛的兴趣、爱好和理想,作为教师怎么能不高兴?事实上,班级里对生物、美术、音乐及科技等有爱好的,并不止唐小逵一个,这些爱好对学习是有益的,我们很想多做些引导,可是有难处。目前,社会上从上到下重视分数,分数的压力使家长、教师、学生都很紧张,少先队想开展一些课外活动,阻力也是很大的。
难怪唐小逵说:我很爱动物,但后来觉得研究动物好象成了“不该做的事”,这使我很苦恼。报上登载外国女学者到热带森林去跟黑猩猩交朋友,研究它们的智力,我们为什么不能去观察蛇和其它动物呢?
家长、教师和学校领导认为,孩子们所以出走,主要是由于现在课堂教学和作业满足不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于是,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
今 后 怎 么 办?
经过这一事件,青少年的兴趣和爱好,引起了各方面的普遍重视。长春市委领导接见了唐小逵等3个孩子及其家长、老师,光机研究所领导专门召集了会议。他们都指出,为四化培养新一代,不能把孩子束缚在课本范围内,搞得孤陋寡闻,必须扩大他们的眼界,从小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的广泛兴趣和远大理想。根据光机所领导的要求,学校决定大力加强少先队工作,支持少年儿童开展有益活动,组织各种兴趣小组,把孩子们的兴趣引导到有目的的活动中去。他们以唐小逵为组长,首先成立了生物小组。师大附小也加强了兴趣小组的工作。
唐小逵和他的小伙伴是有幸的,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萌芽状态的理想,得到了重视。但是,更多的小朋友呢?
(原载《辅导员》杂志1980年第
9期,本报转载时请作者作了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