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阅读
  • 0回复

一颗比金子还要贵重的心——读《笨人王老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1-01
第8版()
专栏:新花赞

一颗比金子还要贵重的心
——读《笨人王老大》
王慧敏
短篇小说《笨人王老大》(载《北京文艺》1980年第7期),是近年来反映农村生活的一篇难得的好作品。它以不长的篇幅,朴实的文笔,刻画了一个勤劳憨厚、耿直刚强的中国新型农民形象。它通过笨人王老大“善良地活着,善良地死去”的悲惨一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社会问题。它用为数不多但很典型的细节,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社会主义新人,颇为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出人物那颗“比金子还要贵重的心”。作者写的是一个中年农民王老大,但在他身上集中地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善良美德。王老大的命运是亿万中国劳动人民的共同命运。
笨人王老大那颗比金子还要贵重的心,是在风云变幻的60年代,是在“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中,通过他两次组成家庭的经过展示出来的。王老大因为“手笨、嘴笨、脑子笨”,对象难找,到30出头,才由他小时的伙伴生产队长永绪给他找了个对象。可是这一次成家,王老大没有娶来媳妇,却“娶”来个儿子。原来正当要办喜事的时候,王老大见新房邻居残酷虐待抱养来的儿子,他看不过去,和邻居吵了一架,花了150块钱,把孩子领回来自己抚养了,结果和未婚妻解除了婚约。媒人永绪劝他跟未婚妻商量商量再办,可王老大却认为没有必要,他相信“人心都是肉长的”,一切善良的人,见一个孩子这样受虐待,伸出热情的双手保护他,收养他,是天经地义的事。在这里,作者没用任何夸张的豪言壮语,而是以真实、生动、合乎人物性格的细节描写,朴实简洁的叙述,把一个活生生的笨人形象,把他那颗善良的、比金子还要贵重的心,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王老大第二次成家,是在60年代初,人们遭受饥荒的年月。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主动的娶了个带着3个孩子和一身饥荒账的寡妇大翠。他顶住了一些人的讥讽、挖苦,他谢绝了好心的乡亲们的热情劝阻,他嘴笨,脑子笨,讲不出深奥的大道理,说来说去还是那半句话:“新社会啦,咱们都得什么点!”这半句话和他为保护受虐待的孩子,同邻居吵架时说的那半句话:“新社会啦,你别太什么了!”虽然只有“你”“咱”一字之差,但它贴切地表现了笨人的鲜明性格和爱憎,深刻地揭示了这个笨人对新社会的深沉的感情,对受饥饿,受熬煎的孤儿寡母的无限同情。在他的心目中,新社会不应当再有压迫,有欺凌,人与人之间应该是互相关怀、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读到这里,谁能不为王老大那颗象水晶一样透明,象金子一样闪光的心所感动?谁能不情不自禁地掂掂这颗心的份量?它真是秤难称,斗难量呵!
王老大是个泰山压不垮的硬汉子。在他娶了带着3个孩子的大翠之后,“两个人的口粮,一下子分到六个人的碗里,粥稀了,人瘦了”;再加上替大翠还账,光棍汉多年的积蓄花光了。队里要救济他,他拒绝了。王老大凭着他从小上山砍柴练就的铁肩膀和他那砍柴“状元”的本领,忙时下田,闲时砍柴卖点钱,一家人苦度日月,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可是,谁能料到,十年浩劫之中,诚实善良的王老大一家人也未能幸免。在“宁要资本主义的草,不要社会主义的苗”的嚎叫声中,上边传下规定:一律不准砍柴背山,说是,“砍柴会砍掉社会主义,背山会背回资本主义”。在“磨扇压着手”的日月里,王老大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着。他深信,为人不偷,不抢,靠卖力气换钱,不犯法;砍柴,买布,给孩子们做衣裳,没有罪!他下定“宁愿老子斗死,不让儿子冻死”的决心,违反上边“禁令”,上山砍柴。在生活的重压下,这个体魄坚强、本领出众的砍柴“状元”倒下了,永远离开了人世!他那颗象金子一样的心停止了跳动。
读完《笨人王老大》,谁都会对作品的主人公寄予无限同情和深深的爱,谁都会掩卷深思,想一想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谁都会从心底深处呼喊:多么使人惋惜和敬佩的笨人啊!决不允许王老大这样的家庭悲剧在我们国家重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