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4阅读
  • 0回复

发挥优势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1-17
第5版()
专栏:

发挥优势的几个问题
方生 王瑞荪
自从全党工作重心转移,我国经济建设的形势越来越好。党中央所采取的一系列重大的新的经济政策,包括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方针,在短短的时间内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围绕发挥优势的问题,不少部门、不少地区在认真研究、抓紧规划,许多领导干部、科技人员以及职工群众开动机器、献计献策。上上下下,四面八方,找优势、议优势、发挥优势的空气日益浓厚。
今天,发挥优势的方针被响亮地提出了。为了使它真正成为四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准则,普遍地为大家所遵循,消灭那种扬短避长、放弃优势的怪事、蠢事,有一系列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要解决想不想发挥优势的问题
人们为什么想发挥优势?就是因为发挥优势有利。即使一个自给自足的小生产者,通过个人生产实践中的比较和选择,对于能够使他节省劳动、增加收获的客观条件,也总是会积极加以利用的。至于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在发挥优势方面是怎样不遗余力,费尽心机,那就更不待言了。出于追逐最大限度利润的欲望,凡是能够为他们所利用的条件,都会紧紧抓在手里不肯放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的、集体的、劳动者个人的利益是结合在一起的,利用各方面的有利条件来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应该说,具有比资本主义更为广泛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可是,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违背发挥优势原则的事情却每每发生,造成了社会主义反倒压制优势的不正常现象。实际生活中确实存在优势无法发挥或无法充分发挥的问题,它说明我们的经济体制是带有严重的缺陷的。这一体制实际上把各个生产单位置于各级政权机关的附属物的地位,不承认它们是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具有各自的利益。
所以,发挥优势,首要的任务是要使人们想发挥优势,如果生产者没有这方面的积极性,一切就无从谈起。如果发挥优势不能成为普遍的自觉的行动,尽管上面决心很大、方针明确,许许多多的优势也许还会沉睡、受损、丧失。要使人们努力发挥优势,也就是说,要使各项经济决策和活动都有利于发挥优势,有利于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单纯靠下命令、作指示、宣传动员的办法是难以显著奏效的。这个问题的解决,取决于生产者能否从发挥优势中得到经济利益。只有合理解决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的经济利益,他们发挥优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真正调动起来。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还只能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每个经济单位都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商品生产者。他们要计较自己的经济利益不仅不奇怪,而且是完全正常的。我们正是要通过维护他们的经济利益,去推动他们主动地发挥经济优势。各个经济单位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就必须把商品的个别劳动耗费降到社会必要劳动以下,否则收入就少,甚至亏本,生产者的经济利益就要受到损失。这一过程是通过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竞争迫使每一个商品生产者千方百计地节约劳动耗费,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便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由包括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之间是不平衡的。在这种情况下,客观上就迫使每一个生产者都要认真考虑如何发挥优势,提高经济效果。同样的产品,在优势地区生产,它的个别劳动耗费会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收益就多。相反,在劣势地区生产,劳动消耗就高,收益就少。生产者发挥优势好坏与自身经济利益挂钩的结果,就象装上了发动机一样,会推动着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积极主动地去发挥各自的优势。
要解决能不能发挥优势的问题
发挥优势,要求因地制宜,这和过多的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相矛盾。目前,我国仅工业企业就多达几十万个,产品品种、规格繁杂多样,技术力量、管理经验迥然不同,各种生产条件和社会需要又经常变化。面对这样复杂的情况,什么都由国家计划来安排
(从产值、产量、品种规格到花色都由经济主管部门以计划下达),就会把生产单位的手脚捆得死死的。国家计划既不能按照全国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来组织生产,又不可能对各种不断变化的情况迅速作出反映,也不允许企业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调整。在这样的计划管理体制下,要充分地做到因地制宜,发挥各地区、各部门、企业的优势,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改革计划体制,减少指令性指标。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与此相适应,要使企业在计划制订、物资购销、财务管理、劳动工资、产品价格等方面,拥有必要的权力,成为一个具有经济活动能力的单位。在服从国家统一领导和有利于综合平衡的前提下,能够根据自己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按照社会的需要,主动地发展生产和流通。
发挥优势,要求互通有无,这和按行政系统管理经济很不适应。各经济单位因地制宜地发挥优势,意味着实现合理的分工。一方面要大量购进自己不能或不宜生产的商品;另一方面又有大量商品进入市场。如果不打破地区封锁,扩大流通渠道,需要的东西买不到,生产的东西卖不掉,发挥优势是不可思议的。同时,我国各地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不同,有的拥有资金优势,有的拥有技术优势,有的拥有资源或者劳动力优势,总之各有各的优势,什么都自己搞,势必导致在劣势上浪费精力而把优势埋没掉。因此,我们要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组织整个经济活动,主要采取经济办法,通过经济组织管理经济;要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鼓励各种形式的不受行业、地区、隶属关系限制的经济联合,合理组织生产,疏通流通渠道。
要解决会不会发挥优势的问题
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是一项新事业、一门新学问。不研究、掌握它的规律,是不可能把优势发挥出来的。所以,对我们来说,发挥优势还有一个会与不会的问题。
学会发挥优势,并不神秘,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我们的经济工作干部要从实际出发,坚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发挥优势的前提是要搞好调查研究。真正地了解本地区、本部门、本企业有哪些优势和劣势,这是发挥优势的基本立足点。本来,这个问题不是什么新问题。可是,在我们一些同志中的确存在着舍不得花力气深入调查研究的情况,所以仍然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同志身为领导,对自己所在地区和部门不调查不研究,对什么是自己的“长”,什么是自己的“短”,心中无数。由于不了解情况,对自己只看到“短”的一面,看不到“长”的一面,因而无所作为;而对别人则只看到“长”的一面,看不到“短”的一面,因而怨天尤人。这样的状况,当然会妨碍本地区、本部门、本企业优势的发挥。其实,任何地区、任何部门、企业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可能只有“长”,而没有“短”,也不可能只有“短”,而没有“长”。问题是要迈开步子走出去,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做到知长识短,然后才能真正扬长避短。
发挥优势一定要量力而行。优势是对劣势相对而言的,优势可以转化为劣势,劣势也可以转化为优势。怎样将优势发挥出来?最怕的是不了解实际情况,不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说发挥优势,就“大办”、“大搞”,四面出击,八方开花。经验证明,不问自己有无可能,勉强去做自己力所不及的事情,往往适得其反,把优势变成了劣势。同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发挥优势要讲条件,既要对本地区的自然资源有所了解,又要从全局出发,对如何利用这些资源作出合理安排,综合考虑,量力而行,有取有舍,有缓有急,这样才能有步骤地发挥优势,促进经济的稳步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