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科研成果来源于勤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1-18
第7版()
专栏:日本通讯

科研成果来源于勤奋
11月4日在东京举行的日本肺癌学会第21届全会上,中国留日进修生贾心善同他的指导教授林丰联名发表了题为《关于经气管内注入3—4苯并芘引起气管上皮增生过程的形态学研究》的论文,证实了支气管组织中小粘液颗粒细胞(SMGC)的存在。这一研究成果受到了日本肺癌研究界的重视。
多年来,关于鳞状上皮癌的组织发生的问题,一般认为,这种癌细胞组织来源于支气管上皮最底层的基底细胞。但是,1978年,美国学者伊丽莎白·麦克道威尔根据她自己的实验结果,作出了新的气管上皮分类,提出了小粘液颗粒细胞的概念,认为这种细胞是一种幼稚的细胞,存在于细胞内接近游离缘处。它相当于杯细胞分泌早期阶段,既可以分化为杯细胞,又可异常分化转变为鳞状上皮癌。她的这一假设引起世界各国肺癌研究学者的注目,但是以后许多学者在动物实验中,没有看到这种细胞。贾心善通过组织化学方法的实验,继麦克道威尔之后发现,在鳞状上皮癌中,确实含有粘液颗粒,并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微小囊胞,从而部分地证明了麦克道威尔提出的鳞状上皮癌可能来源于这种分泌粘液的细胞的假设。这就在鳞状上皮癌组织发生的研究中,提出了新的课题。
贾心善是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基础部病理教研组教师,今年37岁。去年4月,他到千叶大学医学部肺癌研究设施病理学研究室进修。该室主任、病理学教授林丰,对来自中国的进修生非常热情友好,以科学研究方法进行耐心指导,要求中国进修生在研究工作中养成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
贾心善出国进修经常想到祖国赋予的重托和对自己的培养,专心致志地从事研究工作。他是初次到日本,但他放弃了到外地游览的机会。今年的假期,他也不休息,总是在研究室里刻苦钻研。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不顾使用致癌物质(3—4苯并芘)的危险,先后用了九十多只金黄地鼠做实验,从注入、取材到切片观察,都自己动手。他在研究室助手河野俊彦的协助下,通过大量的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切片进行了精细观察,终于确认了小粘液颗粒细胞的存在。他们所做的致癌实验,也取得了成功。目前这一实验仍在继续。他还准备采用酶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的方法,研究癌前期病变。
本报记者 陈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