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阅读
  • 0回复

只有甩掉包袱才能轻装前进 青海省工业调整的任务既繁重又紧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1-30
第2版()
专栏:记者来信

只有甩掉包袱才能轻装前进
青海省工业调整的任务既繁重又紧迫
最近以来,记者在采访中深深感到,抓紧工业调整,保证经济稳定,已成为青海省刻不容缓的任务。
解放后,青海省的工业发展速度很快。但是,由于受到“重轻农”思想的影响,青海省的工业建设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畸形发展。建国30年来,青海省工业基本建设投资43.8亿元,其中重工业投资占了97.1%,轻工业只占2.9%。重工业的畸形发展,导致了工业与农业、重工业与轻工业、积累与消费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调。其次是工业发展脱离了青海资源的实际,搞了不少无米之炊,从外地长途运进原材料,盲目办起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另外,重复建厂的情况也不少。不合理的工业结构使青海省背上的包袱越来越重。由此可见,青海省工业调整的任务是繁重而又紧迫的。
今年初,青海省党政领导总结了30年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确定了在完成国家调拨计划以后,优先发展以畜产品为原料的轻纺工业,同时积极发展水电、建材、盐化学和有色金属工业的方针,为工业调整工作指明了方向。但是快一年了,调整的方案还没有制定出来,许多应该关停并转的企业得不到处理,具有资源优势然而基础十分薄弱的行业得不到加强,基本建设战线还是越拉越长。
据了解,青海省工业调整进展缓慢关键原因是工业领导部门有些同志对调整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思想不解放,具体表现在:
舍不得甩掉包袱。许多干部认为,青海省工业上的最大包袱,是重工业摊子太大,生产力严重过剩。全省现有400多个机械厂,生产能力的平均利用率只有40%;公路运输力大于运量,全省多余汽车4,000多辆;化肥、农机企业停产的也不少。这是调整的重点,只有压缩长线,才能加强短线,有所失才有所得。但是,也有些同志认为,青海省的重工业已具一定规模,下马实在可惜;还有人认为,上海并没有多少资源,什么工业都发展了,青海也可以发展机械工业和化肥工业,跟外地竞争。一些熟悉工业的同志指出,上海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没有资源的优势,却有技术和管理的优势,然而上海的这些优势恰恰都是青海的劣势,因此,青海生搬硬套上海的经验是不行的。
强调特殊,保护落后。青海地处偏远的民族地区,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都比较低,工业生产的经济效果普遍不好。有些干部认为,青海省在工业调整中,对一些具有资源优势、有发展前途的企业,适当采取一些暂时性的保护措施,让它们在竞争中逐步提高是必要的。但是更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对那些“无米之炊”、长期亏损的企业,就要坚决下马,以提高全省工业生产的经济效果。然而还有一些人强调青海特殊,要求保护落后,反对一些企业下马。
本位主义。青海省有些工业部门和企业对工业调整和改革有五怕,即扩大企业自主权怕丢权,自负盈亏怕吃亏,竞争怕倒闭,联合怕被吃掉,下马怕职工不好安排。“青海湖”牌载重汽车在国内有一定的竞争能力,省里有关部门准备把五十多个汽车制造厂、修配厂、配件厂和一些生产没有出路的农机厂组织起来,成立汽车联营公司,改造车型,提高质量,发展汽车工业。可是,有些部门和企业的领导怕自己的企业被人家吃掉,千方百计进行抵制,使这个联营公司酝酿了几个月还成立不起来,影响了工业调整的进程。
青海省委和省人民政府认为,工业调整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能否协调、持久发展,四化能不能如期实现的一件大事,必须抓紧抓好。近来,省人民政府连续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准备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调整的步伐。
新华社记者 谢建琼(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