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阅读
  • 0回复

从盲童到部长、文豪——埃及塔哈·侯赛因不平凡的一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2-01
第7版()
专栏:今古人物

从盲童到部长、文豪
——埃及塔哈·侯赛因不平凡的一生
郭敏功
1902年秋,在埃及首都开罗,当爱资哈尔大学开学那天,一个身材瘦小、年方13岁的盲童,由人领着,跨入这座伊斯兰世界的著名学府。他的嘴角挂着欣喜的微笑,脚步一点也不蹒跚,脸上毫无一般瞎子常有的不幸阴郁。这盲童,就是日后享有世界声誉的埃及大文豪塔哈·侯赛因。
塔哈·侯赛因被称为“阿拉伯文学之柱”。他是本世纪30年代以来阿拉伯新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不仅在文学上有很深造诣,对历史、哲学也有精深的研究。除了写作和在大学执教外,他担任过文学杂志主编、文学院院长、大学校长、教育部长、阿拉伯语言协会会长、阿拉伯国家联盟委员会主任和埃及作家协会主席等要职。一个自幼双目失明的人,在事业上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在阿拉伯世界受到如此尊敬,这在世界上是鲜见的。他的一生,是奋斗不息的一生!
1889年,塔哈·侯赛因出生在埃及南部尼罗河畔的一个农村里。他的父亲是个雇员,要养活13个孩子,生活是很不富裕的。年仅三、四岁,塔哈因患了眼疾,就不幸过早地双目失明了。这对孩子的心灵是多么沉重的打击!但是,幼小的塔哈是倔强的,他对人世的艰辛感受强烈,而求知欲又惊人旺盛。他不需要别人的同情和怜悯。虽然他曾因受人嘲讽、冷遇而感到伤心,但生活却告诉了他,一个双目失明的人,只有发愤图强,闯出一条生活之路,才是至关紧要的。小塔哈以惊人的毅力刻苦学习,除了完成私塾的课业外,还经常请同学、家人给自己念书;别人朗诵诗歌,他总站在旁边静听;为了吸取更多的知识,他常独自出门,扶着墙走到村里一家小铺前同人聊天,或倾听乡下人用淳朴的语言谈天说地。就这样,小塔哈为进入爱资哈尔大学作了准备。
塔哈把进入爱资哈尔大学看成是投入了知识的海洋。为了汲取尽可能多的“海水”,他宁愿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甚至生命。他攻读法律学、文法学、伦理学和教律。刚入学时,有人讥笑地称他“瞎子”,他大声回敬说:
“我是瞎子,但比你们看得清楚!”他说过:眼睛的失明,不能阻挡我听课,更不能阻挡我为祖国的兴旺贡献力量。正是怀着这种崇高的思想和决心,他战胜了经常的孤独,有时饿了,就啃点难吃的黑枣和粗饼……。可是,时过不久,他就对爱资哈尔大学失望了:教学内容的刻板、枯燥,他不满、厌倦。1908年,埃及大学成立,他高兴地转入这所新大学,废寝忘食地学习并显露了自己的才华。1914年毕业时他光荣地获得了埃及历史上颁发的第一个博士学位。同年底,埃及国王亲自批准他赴法国巴黎大学学习。在巴黎,他又获得了博士学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回到开罗,在埃及大学任教授,成为一位深受学生尊敬的双目失明的教授。
20世纪初,埃及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波涛汹涌。在文化领域,新旧思想的斗争也日益尖锐。塔哈·侯赛因站在文艺复兴派一边,反对文学和宗教上的保守主义,主张思想自由。他在1926年发表的《论蒙昧时代的诗歌》,遭到保守派的围攻,他的著作一度被查禁,但他没有向保守势力屈服。
塔哈·侯赛因是才华横溢的作家。这位不幸身残的文学巨擘,用他一生的奋斗和成就证明,他不是命运的囚徒,而是生活的强者,他已经用生命的最强音,谱写了一曲人生壮美的乐章。在半个多世纪里,他为阿拉伯文学宝库留下不少鸿篇巨著。尽管他的主导思想并没有离开宗教唯心主义和社会改良主义,但他在创作上却始终锐意革新。他的一些作品描写了埃及妇女等争取解放的斗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心声。
塔哈·侯赛因热心社会公益事业,重视教育,同情劳动人民。他任教育部长期间,奋力为贫苦儿童办免费教育而奔走,并签署了埃及历史上第一个儿童免费学习法令。
对于我国不少文学爱好者来说,塔哈·侯赛因并不陌生。解放前后,我国都翻译、介绍过他的作品。目前,正在我国举办的“埃及电影周”中一部名为《征服黑暗的人》的故事片,就生动地描述了他感人的一生。1973年他逝世至今才不过几年,埃及人民就用艺术形象把他的事迹搬上了银幕,这表明,埃及人民对他是十分尊敬和怀念的。(附图片)
“眼睛失明,不能阻挡我为祖国贡献力量!”〔汪二可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