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春节前夕访刘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2-02
第4版()
专栏:通讯

  春节前夕访刘庄
十多年来,刘庄大队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目前在农业、运输、农副产品加工等方面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拥有各种工厂12个,全大队集体储备粮六十五万斤,社员存款超过六十万元。90%以上的家庭搬进了新居,60%以上的家庭有了电视机。春节还未到,全大队已充满节日的气氛。
春节前夕,我们访问了河南省最富裕的新乡县七里营公社刘庄大队。
一进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四十幢二层楼房,代替了过去低矮陈旧的农舍,屋顶上一根根电视天线傲视天空。大队党支部书记史来贺告诉我们:目前,全大队207户社员,已经有90%以上的家庭搬进了新居,60%以上的家庭有了电视机。
十多年来,刘庄大队艰苦奋斗,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目前,全大队在农业、运输、农副产品加工等方面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粮食亩产已连续几年超过1,600斤,亩产棉花超过160斤。全大队拥有各种工厂12个。去年全大队总收入达到205万元。一个劳动力一年收入相当于一个17级国家干部的收入。全大队集体储备粮65万斤,社员存款超过60万元。如今,为吃穿烦恼的事,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电视机、电风扇、录音机等,已经开始进入农民的家庭。
集体经济的壮大,社员生活的富裕,使刘庄大队呈现出一派欢乐的景象,春节还未到来,宰杀猪羊的大锅已经支起;新的年历、年画,陆续贴到新楼房的粉墙上;孩子们已经换上过节的新衣;节日取暖的蜂窝煤,大队派专人专车从煤场拉来分送到各家;大队把储存一冬的苹果、甘蔗和专为过春节特制的精白面粉,分发到各户;大队用自己的农副产品,换回本队没有的大米、粉条、香油、花生,以及大枣、柿饼、核桃等,都一一分送到社员家中。
社员刘明福家,十几米见方的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院内厕所、粪坑、鸡窝的粪便、垃圾已全部清扫出去,室内盛开的菊花散发出清香。他的老伴正在缝纫机上赶制窗帘。她见我们来,笑哈哈地说,12个大窗户,扯了120尺翠绿色丝绸,花一百多元。他一家六口,住着六间宽敞亮堂的楼房。三个劳动力,除实物外,三年分现金六千八百多元。为购置室内陈设,搬进新楼房三年内已用二千六百多元购置四个大立柜,一张双人钢丝床,两辆自行车,四块手表,一部收音机,一部电视机,一部缝纫机等。这位昔日住在奶奶庙度过童年的庄稼人,高兴地说:“如今的日子,样样都中受。”
童养媳出身的毛义婷,现在是大队食堂的炊事员。一天饭后,她领我们到她家去坐坐。这个六口之家,住六个房间。她老伴在大队机械厂,大儿在大队食品厂,二女在大队营业食堂,小儿是大队的电工,大儿媳刚过门,搞农业。因为一家人都能干,生活水平在村上算是上等,仅去年一年就分得现金3,800元。
这些都是刘庄大队的普通社员,那么,劳力少、收入低的社员生活怎样呢?我们访问了寡妇李玉珍。她今年38岁,三个孩子都在上中学。十几年前,她的大儿子六、七岁,小女儿还在怀抱中时,丈夫不幸患病去世。但是,她勤快能干,收入还是逐年增加。前年,她分到700元现金;去年,又分现金一千三百多元。两年内,她除供养三个中学生花费外,室内添置了大小立柜,三斗桌,大棕床,缝纫机等,还给高中刚毕业的儿子新买一块上海产的手表、深腰皮鞋、涤纶秋衣、涤卡制服等;给女儿买的腈纶头巾,的确良、涤卡内外衣;还清了以前积欠的债务,存款七百多元,正准备购买一部电视机。生活的新变化,使这位曾经为自己的命运担忧的农村妇女,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她指着房里的摆设说:“只要有集体这个铁靠山,我们的日子还会过得更舒坦!”
新华社通讯员 冯铭鑫
新华社记者 范光华 周国华(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