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破除门户之见——访地质学家张文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3-02
第3版()
专栏:专访

破除门户之见
——访地质学家张文佑
地质学家张文佑认为,发展科学事业,要坚持“百家争鸣”方针,破除门户之见;调整和发展国民经济,也要按科学规律办事,破除经济部门与经济部门之间的“门户之见”,打破违反科学规律的“部门所有制”。
自从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学说,使古老的东亚大陆放出“地质之光”,新中国的地质学界又有一批俊杰为国争光:黄汲清提出了多旋回地槽学说,张文佑提出了断块学说,陈国达发表了地洼学说,张伯声主张镶嵌学说……他们在国外盛行地槽地台学说和板块学说之时,纷纷自辟蹊径,早已引起国际地质学界注目。
新年伊始,我访问了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张文佑教授。
“科学研究切忌门户之见。大地构造学各种学说并存的局面本身就说明了它们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就从来不认为断块学说是完美无缺的。”七十岁的张文佑在介绍自己的学说时,也没有忘记一个科学家应有的实事求是态度。“科学贵在创造,但创造离不开继承和借鉴。断块学说就是以地质力学为基础,吸取了地槽地台说和板块说的合理部分,在分析与综合我国及世界大量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听说您是李四光的学生?”其实,我“听说”的还有这位“学生”与老师的学术观点不完全一样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
张文佑笑着说:“这恐怕不会有什么疑问吧!我跟随李四光前后三十年,1930年在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就是慕李四光之名才报考北京大学地质系的。从政治思想到治学方法,他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我后来提出的断块学说也是建立在地质力学基础之上,有一些论文还是经李四光签字后发表出去的。李老在学术上是民主的,是鼓励后进创新的。搞学问要能博采众家之长,尤其在当今地质界学派林立的情况下,只有听取不同意见,敢于对别的学说的合理部分兼收并蓄,不断改进自己的观点,才能使一个学说充满活力。”
张教授给了我一份资料,上面记载着近几年来他们运用断块学说指导找矿,找到了石油、天然气、煤炭和金属矿藏,将它应用于地震预报,也收到了成效。“当然,运用其它几种学说的也找到了矿,所以‘百家争鸣’是有争头的,不能轻易否定某一‘家’。”他补充说。
“那么,您是否认为当前在地质界有必要破一破门户之见呢?”
“是的。不过,学派上的门户之见并不严重,对事业发展影响最大的倒是另一种门户之见——不同部门间的奇怪隔阂,我看是非破不可。”
“您是指‘部门所有制’么?”
“对。我们脚下的地质构造虽然也有断裂、断块,但毕竟是一个整体,我们的地质工作却被人为地分割在不同的部门。地质部、冶金部、石油部、煤炭部、水利部和建委都有地质工作,各打各的,有时甚至互相封锁资料,闹矛盾。例如地质部门和石油部门争着找油,有一次竟在同一个构造相距100米处各打一口钻探井,这在科学上是荒谬的,在经济上是极大的浪费。须知多打一口深井,往往要多花几十万元,顶得上我们研究所一年的科研经费。冶金部门和地质部门关系也十分紧张。我有两个学生,都是搞地质的,一个分在冶金部门,一个分在地质部门,是多年的好朋友,在一起无所不谈,唯独不能谈各自的地质资料,因为那是‘部门’所有的。”
“我看到您的一篇文章,提出对地下资源要综合勘探、综合研究、综合开发、综合利用,也是针对这种‘部门所有制’的状况而发的吧?”
“是的。刚才已经谈到地质构造是一个有规律的整体,许多矿物资源在地下的分布也往往是相互关联的或共生的,决不会按我们的‘部门’简单划分。以矿物能源为例,天然气、石油、油页岩、煤炭和地热就其形成的地质条件来说,是有联系的,因此在分布上也是有规律的。它们往往发生在同一个盆地凹陷里面:煤炭往往在盆地边缘;油页岩、石油和天然气则出现在盆地中心。在地热高的深处往往出现天然气,而在地热低的地方则往往有石油。可是,碰上我们的‘部门所有制’,总是搞单打一,搞油的不管煤,搞煤的不管油,搞煤和油的也都不管地热,至于油页岩则往往谁都弃而不顾。现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矿物能源的‘保产增储’是一个大问题,打破违反科学的‘部门所有制’就能解放生产力,这是我们从事地质科学研究工作的许多同志焦急地盼望着的。”
新闻研究生 罗荣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