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阅读
  • 0回复

八十年代澳大利亚经济展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3-17
第7版()
专栏:

  八十年代澳大利亚经济展望
  段津
澳大利亚八十年代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外资来开发资源,和发展与资源有关的工业。但外资流入既能促使经济繁荣,也会引起经济消化不良症,造成通货膨胀
“澳大利亚是带着许多西方国家所没有的信心进入八十年代的。八十年代可望成为它大规模发展经济的十年。”澳大利亚新闻部用这样两句话来概括澳大利亚人的信心和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的前景。
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早在1973年曾经写道,澳大利亚人是“靠着小麦、羊毛和矿产,过着优裕的生活。”今天,澳大利亚不仅有着先进的农业和采矿业,而且有了较为发达的制造业。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达到8,944澳元。
在天然资源方面,澳大利亚得天独厚。金、银、铜、镍、铝、铅、锌样样俱全,储量丰富。还有石油、天然气和油页岩。铀矿资源占西方世界铀储藏量的20%。煤按现在产量也可开采两千年。它还拥有已探明储量达350亿吨的铁矿资源。1978—1979年,澳大利亚矿产品出口值达四十六亿多澳元。澳大利亚新闻部发布的材料称:“在当今能源和资源缺乏的世界上,澳大利亚正迅速发展成为主要能源和矿产国,并将在未来十年中在世界能源和矿产贸易舞台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澳大利亚还需进口30%的石油。但世界油价上涨反而突出了澳大利亚能源的潜力,澳大利亚在未来的十年内不仅将做到动力自给,而且将成为能源和耗能产品的净出口国。
在富饶的宝藏面前,澳大利亚面临着两种选择:
是单靠出口资源换取短期利润,还是通过开发资源为长远的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对此,弗雷泽总理指出,八十年代的目标是“把澳大利亚在国际竞争力、自然富源和低价能源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实现长远的经济增长。”
澳大利亚把大力开发资源并发展和资源有关的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计划投资30亿美元开采昆士兰州中部沼泽地的油页岩,建立从油页岩炼油的工厂。在沿西北部海岸的印度洋上建设耗资80亿澳元的天然气田,生产天然气和液化气,热当量总计要达到相当于1979年全澳石油产量25%的水平。在昆士兰、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三州将建造一系列从煤中提炼石油的液化工程。澳大利亚政府的打算是,不仅使澳大利亚的煤可源源进入日、欧市场,而且还将为国内工矿业提供廉价的动力。在十年内将投资100亿澳元建造烧煤的火力发电站,然后用廉价动力对矿产品进行初级加工以供出口。
澳大利亚把主要依靠外国资本作为实现八十年代这些雄心勃勃的计划的资金来源。在所需的三百四十多亿澳元中,预计外资将占70%。由于澳大利亚政局稳定,动力便宜,日本、美国和西欧等国的公司对于在澳大利亚投资十分踊跃。弗雷泽总理把外国投资的新高涨看成是“对澳大利亚的未来所投空前的信任票。”
丰富的资源和大量流进的外资,使澳大利亚“进入了有着史无前例经济发展潜力的十年。”然而,人们也预见澳大利亚八十年代的经济发展绝不会一帆风顺。西方经济界有人认为,澳大利亚如此大量引进外资,将会引起经济消化不良症,造成通货膨胀。有的认为澳大利亚是用长远的利润换取短期的收益。外资流入带来的经济繁荣固然会增加就业,但从长远看,澳大利亚的财富将以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大量外流,势将遭受国际收支逆差之苦。同时,外国和本国财团要求获取最大程度的利润。而富于斗争传统的澳大利亚工人也将不会放弃争取经济权益的斗争。
从产业结构看,澳大利亚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但各部门发展不够平衡。制造业靠关税和配额保护,效率不如另一些西方国家。去年出口虽增加23%,主要是靠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低廉而不是由于制造业本身的竞争力。为此,澳大利亚政府、经济专家已提出要减少对本国制造业的保护,以便通过国际竞争来刺激劳动生产率。人们认为,要实施这一建议并非易事,因为这样做要冒引起失业增加,从而引起政治动荡的风险。《澳大利亚新西兰银行指南报》的一篇评论写道:“即使是八十年代对资源的快速开发,也不一定成为解决澳大利亚急迫经济问题的灵丹妙药。在保证摆脱持续的高通货膨胀率和失业方面,政府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