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乒乓球运动史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3-21
第3版()
专栏:

乒乓球运动史话
乒乓球运动创始于1880年。起初,它是作为一种家庭娱乐在欧洲的上层社会中出现的。后来,人们受到网球运动的启发,在一种质地轻而硬的橡胶球外面包上了毛线,把打球的场地搬上餐桌,并在两把高背椅子之间挂上了球网,用长柄椭圆形的木板击球,这就出现了乒乓球运动的雏形。大约在1900年左右,乒乓球才改成用赛璐珞制成的空心球。从此以后,这项运动逐渐发展起来。
乒乓球作为一项正式的国际性体育竞赛项目,自1926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第一届世界锦标赛到今年在南斯拉夫举行第36届世界锦标赛,已有55年的历史了。
在这五十多年的时间里,这项运动的发展是相当快的。1926年12月国际乒联成立时,参加第一届世界乒乓球比赛的代表队,只有英、德、匈、捷、瑞典、丹麦、印度、奥地利和威尔士等九个国家和地区,而到3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时,参加比赛的国家已达54个,参加国际乓联的会员国发展到122个。
工具的不断改革,促进了乒乓球运动的迅速发展。初期使用的木板拍,表面光滑,很难使球产生强烈旋转,因此打法也很简单,只能挡来挡去,偶尔一两下直扣;二十世纪初,出现了贴有带颗粒的胶皮拍子,使球与拍之间增加了弹性和摩擦力,为乒乓球运动带来了加转和削球打法。削球打法为欧洲选手所擅长,前1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绝大部分锦标都为欧洲所取得。1952年,日本选手佐藤博治第一次使用海绵拍,参加第1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并夺得了冠军。海绵拍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击球的速度、力量和旋转。因此,五十年代的乒乓球优势已从欧洲转移到长于进攻打法的亚洲,大部分冠军为日本所取得。1956年国际乒联对海绵拍作了规格化的限制。此后,球拍又有新的发展,比如有了主要拉弧圈球的反贴海绵胶拍,以及为对付弧圈球应运而生的防弧圈海绵与防弧圈胶皮拍等。
近二十年来,乒乓球技术发展更为迅速。首先是日本运动员在六十年代初期创造了具有强烈上旋性能的弧圈球,使欧洲最优秀的削球手也遭惨败。而中国继1959年容国团第一次夺得男子单打世界冠军后,形成了近台快攻的旋转多变的削球打法,在世界乒坛崭露头角。连续三届获得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男子团体世界冠军。中国的近台快攻打法被认为是一次乒乓球史上的革命。
另一方面,进入七十年代以后,欧洲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努力,把弧圈球和快攻这两个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了弧圈为主结合快攻和快攻结合弧圈的打法。这种打法很快风靡世界,更是欧洲当今的主要流派。这种技术类型打法,既有强烈旋转,又有一定速度,从而把乒乓球的旋转与速度的较量,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综观乒乓球运动发展简史,当今世界上各种打法更加成熟,强队之间水平十分接近。乒乓球运动的技术发展,将继续朝着力争积极主动、特长突出、技术全面的方向发展。今后谁将取得较大优势,登上冠军宝座,取决于能否在保持自己原有技术风格的基础上,敢于创新,树立独特风格。各种流派竞争的结果,必将促使乒乓球运动进一步向前发展。
广西体育学校 陈彦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