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阅读
  • 0回复

在繁荣的槐店镇 这个地处豫皖交界的沈丘县城,集体所有制企业迅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4-01
第2版()
专栏:

  在繁荣的槐店镇
  这个地处豫皖交界的沈丘县城,集体所有制企业迅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走进河南省沈丘县城所在地——槐店镇,看到的是一片经济活跃、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去年,这个镇28,000人,个人储蓄达436万元,平均每人155.7元。七百多户盖了新房,有的还建了楼房,310户新买了电视机,2,135名待业青年有了工作。
槐店镇地处安徽、河南交界,交通不便,原有的几家小手工业作坊,在十年浩劫中,被当成“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了。党的三中全会的和煦春风,给这里的集体所有制带来了生机。全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发展到35个,职工2,758人,1980年产值达到1,400万元。南关街白铁社年产值二十多万元,产品有一百多种,其中有只值2分钱一个的煤油灯芯,每只三角钱的鼠夹和鼠笼等。这些东西看上去虽小,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却少不了它。在这里,我们还欣赏了工艺印刷厂印制的八十多种包装装潢,品尝了回民食品厂加工的糕点、果品,这些利用本地资源制作的产品,有的还行销全国。镇上的同志诙谐地对我们说:“我们办的这些工业尽是拣破烂、吃残羹、小打小闹搞起来的,可是芝麻不大油水多噢!”
近几年来,槐店镇的知识青年和居民,集资办起了商店345座,饮食店130处,各种服务部94个,补充了国营商业网点的不足。为了方便进城的农民选购商品,他们还设置了176个营业亭,七十多辆流动售货车串街游乡。至于服务行业有的固定设点,有的服务上门。在服务项目上,包括补鞋补锅、修伞修车、缝纫、织袜、浴池、旅社、骡马店、照相馆等等,拾遗补缺,群众称便。在一个集体缝纫摊前,我们看到一位农村姑娘正在试穿新衣,缝衣师傅一边给姑娘整衣襟、扣钮扣,一边热情地介绍说:“这是我们新近学来的上海剪裁技术,样式新颖大方!”从姑娘的面部表情看,她是满意的。我们问那位正在蹬缝纫机的女缝衣师傅:“你们这里做件衣服需要几天时间?”她笑着说:“这里做衣论时不论天,快的立等可取!”
我们访问了派出所民警张卫东。他讲了个“浪子回头”的故事。前几年有个叫李建设的待业青年,整天领着一帮小兄弟在街上打架斗殴,派出所拿他没法治,群众说他是“桑树楞子串不成树,长废了。”可是打从办起了合作商店,李建设象换了一个人。他和大家起早贪黑地干,一年多时间,资金发展到了两万多元,租赁了八间门市部,建立了四个售货亭,还发展了七个售货车。昔日的“打架王”,如今当上了知青综合商店的经理。说到这里,老张感慨地说:“人人有事做有活干,有机会读书,有地方看报,治安情况能不变好么!”
经济的繁荣,也使这里的文化教育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近两年来,槐店镇新办了两所中学,其中的一所“回民中学”,是周口地区有史以来第一次为少数民族创办的中学。为了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影剧院由两个发展到14个。另外还新办起了曲艺厅、图书馆、阅览室、书亭、书摊等。
李同良 孙冠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