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西方报界的“新闻买卖”之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5-20
第7版()
专栏:

西方报界的“新闻买卖”之风
陈封雄
美国《华盛顿邮报》发生假新闻案而不得不退还普利策奖金之后,引起西方国家新闻界极大震动,纷纷议论新闻的道德问题。5月8日又传来消息说后来递补上去的“普利策新闻奖”中选新闻又是一篇捏造的作品。接着英国又发生有关新闻道德的两大事件。
事件之一是所谓“约克郡撕裂者”凶杀案。凶犯索克利夫年仅34岁,是个汽车司机,自1975年至1980年先后杀死13个女人,并有七次谋杀未遂。在他五年作案期间,英国警探花了大量人力财力一直无法破案。今年1月这个杀人犯终于被捕,5月初开始公审。
这种离奇的凶杀新闻向来是“叫座”的,英国十几家有名的报纸都派出干练记者作无孔不入的采访。记者各显神通,采访对象遍及受害者亲友、凶犯的父母妻子和密友。因为受害者绝大多数是妓女,所以新闻更具黄色性。《每日邮报》、《星期日镜报》、《星期日人民报》、《太阳报》、《世界新闻周刊》以及英国广播公司,都被查出用金钱贿赂凶手的亲友,企图得到“新闻”,有的出价竟达15万英镑之巨。
这种“新闻买卖”也惊动了英国女王。她命令秘书发了一个宫廷文告,表示对于用金钱手段向凶手亲属挖掘新闻材料极端反感。文告说这种行为虽不违法,因此女王不能干预,但她“确实和所有正直人民一样有厌恶的感觉。”
《泰晤士报》专门采访了12家有影响的全国性报刊主编,要他们谈对这种“新闻买卖”的看法,除了几家因付过这种钱而“无话可说”外,大多数主编都反对收买新闻的作法。英国报业理事会也感到“支票簿新闻”对新闻事业的有害影响,正在开会讨论如何煞住这股不正之风。
差不多同时发生的另一个事件,是英国王储查尔斯亲王和他的未婚妻通电话问题。4月间查尔斯亲王到澳大利亚访问。曾向在英国的未婚妻狄安娜打过几次长途电话。没想到电话被人窃听并录了音,录音带落到一位名叫西蒙·理甘的自由撰稿人手中。他说他整理出来的电话对话记录稿已被西德的妇女周刊《现实》以两万西德马克买去。
英国皇家极为恼火,一面派人到澳大利亚调查王子的电话是如何被人窃听并录音的,一面通过外交途径,请西德政府协助制止《现实》周刊发表这种纯属私人交谈的电话录音记录。
在澳大利亚,调查尚在进行。而在西德,《现实》周刊却在5月8日出版的一期上把查尔斯亲王和狄安娜公主的电话记录全文照登,因为“停止印刷的通知来得太晚了。”《现实》周刊的销数一下子从35万份跳到95万份。这个事件又轰动一时,西方报纸都作为头版新闻登载。英国政府下令不准《现实》周刊进口,但很难防止旅客暗中携带,更没有法律禁止英国报刊翻译转载。5月9日,不但英国报纸,连澳大利亚和爱尔兰的一些报纸都译载了。所以事情闹得很尴尬。
在一个月之内,西方新闻界接连发生了几起够得上耸人听闻的新闻,而这些新闻又都涉及到新闻道德问题。西方舆论已发出强烈的呼声,斥责“支票簿新闻”,同时哀叹世风日下。但是谁也不能保证这种歪风会停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