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苦练户籍民警基本功的张洪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21
第2版()
专栏:实干家

苦练户籍民警基本功的张洪英
乌鲁木齐市火车南站派出所的户籍民警张洪英,三十多岁,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她对管辖的九百七十多户、四千三百多人的居民区内的情况,了如指掌。
在一次全市公安干警技术表演会上,“考官”们就管区情况,一连向她提出几十个问题,她从容对答,不迟疑,无失误,听众为之佩服。
张洪英练得这手功夫,始自1978年10月。当时,她想:“干四化,人家都往前跑,自己落后象啥样子?”于是,她决定妥善安排家务,集中精力下管区,一院一家地熟悉社情。她坚持每日提前个把钟头上班,趁人们还没出门,赶到管区家访。午间,嚼点干粮,又去串门走户。夜里,她拾掇好孩子后,独坐灯下,回忆思索白天的见闻。
串门次数一多,人们会厌烦的。为此,她把做好事和了解情况结合起来,扫院、劈柴、生火、提水,凡能插上手的,她都助力。谁家有了病人,她更是帮忙求医找药。在一个木工厂的家属院里,当她发现每逢中午,到自来水管下挑水的人,总是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她即利用这个机会,替管水的老王压水,挑水的人来一个认识一个,不认识的,再请老王介绍,然后,登门访问。结果,一百八十多户的大院,她在一个多月里就摸清了情况。
苦功不负有心人。到前年底,全管区的住家户,她都熟知。谁家在哪里,家有什么人,过去干啥,现在做什么,有哪些亲朋,家庭收入如何,家中有什么物品,以至床柜锅台的位置在什么地方,她全清楚。对多数人的衣着打扮、相貌特征和脾气爱好,她也心中有数。所以,凡来这里寻亲找友的,她可随口作答。有回,一个远方来客向她打听阔别多年的乡亲,她当即说出此人的面容和多次迁徙情况,又把寻访者领到这人家里,使得这位来客无限感慨地说:“我来此地找了三天没找着,你几句话却使我们久别重逢了。”
通晓社情,还使张洪英为保护群众利益、打击犯罪作出了贡献。去年1月到11月,管区里发生了八起刑事案件,她及时破获七起。有次,一户居民被盗,张洪英查勘现场,从发现的蛛丝马迹判断,她认定是自流人员干的,即在这类人员中开展侦破活动,当晚便使一个盗窃集团落入了法网。
本报记者 宋政厚(附图片)
张洪英在家访中与居民亲切交谈。 刘云莱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