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北京手表工业要迎头赶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7-24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北京手表工业要迎头赶上
北京手表工业,自1961年建成第一个手表厂到现在,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现在,北京钟表工业公司共有九个企业,七千多名职工,能生产五个品种的手表,年产达一百七十多万只。1975年,北京手表获得全国手表质量评比第一名,产量居全国第三。但是近几年来,北京手表工业的发展落后于国内的先进省市,手表款式陈旧,花色品种单调。
北京手表工业怎样才能尽快改变落后面貌、迎头赶上呢?当前,专业化程度还不高,近三分之二的生产过程仍然集中在一个全能厂里,没有真正脱离“小而全”的生产结构;公司在管理方面还不适应专业化生产的要求。因此,坚持专业化生产的方向,继续发展专业化协作,是北京手表工业摆脱落后状态、进入先进行列的出路。
人们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值得重视和研究。
一,根据“生产需要、经济合理”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产品扩散。1970年北京手表厂将生产能力一直很低的油丝、发条生产,全部转给一家生产工艺相近的企业去干。没过四年,油丝、发条产量突破150万件,油丝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不但充分满足了当地手表配套的需求,而且向全国供货。实践证明,实行产品扩散,使再生产的能力得到扩大,效果是好的。
二,通过社会联合,从现有企业着手创造实行专业化生产的条件。北京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多,和它们联合搞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培养手表工业的技术队伍,十分有利。联合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多种多样,不一定一搞联合就改变隶属关系,把人家“划进来”。
三,公司一定要有权威。北京钟表工业公司手中没有集中多少权力,在产、供、销、人、财、物等方面受上级行政机关的直接干预过多。公司仅仅变成上级行政机关的一个行政层次,对企业的管理既无经济手段又无行政手段,结果使专业化协作中的许多问题得不到解决。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上级行政机关要改变旧的行政管理办法,真正承认公司是一个经济组织,它应当有较多的自主权。
四,正确处理公司内部的经济利益关系,加强专业化协作。要克服手表工业内部“苦乐不均”的现象。全能厂和专业厂之间在利润留成上悬殊不能过大。钟表工业公司作为统一的核算单位,在下达利润指标、制订内部协作价格和在公司生产基金的使用上,都可以发挥有效作用。
本报记者 张平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