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阅读
  • 0回复

引用地名资料要注意行政区划的变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7-28
第3版()
专栏:来信

引用地名资料要注意行政区划的变化编辑同志:
近几年来,不少出版单位出版的工具书、古典文学读物以及科技书籍,在引用地名资料或作注释时,出现不少错误或不准确之处,给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查阅地图带来困难,以致正误莫辨,谬种流传,影响读者准确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偶尔翻阅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2月出版的《辞海》,发现地名错误多处。例如,《辞海》第3,714页“邯郸”条内“今山东馆陶”,是“今河北馆陶”之误,因为在全国解放后不久,馆陶县即由山东省划归河北省。又如,第4,682页“高诱”条内“东郡濮阳(今属河北)”,这里的“河北”显系“河南”之误,因为早在三十多年前,濮阳即由河北省划归河南省。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4月出版的《唐诗选》,在注释中也出现许多地名错误。如这本诗选(下册)第29页注释(二):“今广东省合浦县”,由于行政区划的变化,应为“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第381页注释(二):“今河北省平谷县”,应为“今北京市平谷县”,因为平谷县早在1958年即由河北省划归北京市。此外,见于该书(下册)第一页的“今浙江省武康县”和第208页的“陕西省褒城县”,都在1958年撤销,并入其他县。这两个县名现在地图上均不存在。
在科技书籍中,地名错误也很多。例如,农业出版社1979年12月出版的《中国农作物病虫害》(上册)第842页“南渡江流域定安、乐会”,其中乐会县在近年出版的地图上找不到,因为这个县早在1959年即已撤销,与琼东县合并为琼海县。
造成以上这类地名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作者或编者在编写过程中,引用了建国初期甚至解放前的旧资料,而引用后又未能根据行政区划的变化认真加以核定。所以,我们认为,避免这类错误并不难,只要加强资料的校勘核实就可以了。
另外,由于作者、编者不够细致,在解释地名时还出现许多不准确的地方。例如《辞海》第1,038页“郸城”条,注为“河南省东南部”,从地理位置上看,郸城在“河南省东部”。《唐诗选》(下册)第54页注(七):“邯郸,赵都,今河北省邯郸县”,其中“邯郸县”应为“邯郸市”,因为赵都遗址多在今邯郸市市区和郊区,并不在今邯郸县。此外,还有些错误可能是由于排版造成的。如《辞海》第4,031页“白朗”条内“洮州(今临漳)”,“漳”系“潭”字之误。《唐诗选》(下册)第239页《穷边词》注:“?州,又名?阳,今属陕西省,改名千县”,这里的“千县”系“千阳县”之误。这些错误,只要作者、编者和排校人员加强工作责任心,细致一些,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河北农业大学邯郸分校 周常夫 叶春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