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党啊,你真摸到农民的心了!——豫东人民庆丰收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02
第2版()
专栏:通讯

党啊,你真摸到农民的心了!
——豫东人民庆丰收纪事
连续八个月大旱,在省城郑州出现夏季减产的议论。就在这个时刻,我们进入豫东兰考、杞县、通许、扶沟、沈丘等县,沿途不见灾情,只见丰收的喜悦。几次途中停车,走进没有“安排”的村,没有“计划”访问的户,看到的是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家家户户大囤满小囤流的粮食。
然而给我们感受最深的,不只是丰收的笑脸,还有农民对党对社会主义日益贴紧的心和热烈的感情。感人的事例太多了:
喜庆的鞭炮声
这几个县有些是豫东“老灾窝”,今年夏收普遍增产一到五成多。我们在历史上的老灾窝兰考城关公社余寨大队,见到了老农刘廷贺。他一家十口人,家中到处堆的是新麦,我们就坐在麦袋子上谈话。主人告诉我们:过去,好年景也不够吃,去年大包干后,收了一万四千多斤粮,人均收入700元,买了自行车、手表、大黄牛和两吨化肥。今年小麦又比去年增一倍。老人要我们报告党中央,余寨又丰收了,群众高兴得半夜起来放鞭炮。
过去,只有过年过节大喜日子才放鞭炮。而今,麦收后不少村庄响起鞭炮声。沈丘县,不仅是几个村放鞭炮,而是全县鞭炮声。县委书记沈发启说,今夏全县小麦增产一亿二,比去年增产五成多,开镰收麦那几天里,全县到处是放鞭炮声。许多社队比大年初一还热闹。这个县刘庄店公社刘北大队八队社员穆兰芝,全家七口人,去夏只分了560斤麦,秋季实行大包干后,他种了六亩小麦,长势特别好,开镰收麦时,边放鞭炮边对群众说:“我要能收4,000斤,就包场电影请大家看,庆祝大包干夺丰收。”结果打了4,100斤,6月23日晚上,花了二十多元钱,包了一场电影,与全大队两千多群众一起喜庆丰收。八队年近花甲的严兆祥,全家七口去夏只分了190斤麦,今夏打了4,400斤,也到公社电影队请了一场电影。打场后的这段时间,公社电影队忙不开了,社员排着队包电影。八队的干部说,我们队穷,过去从未包电影看,现在社员富了,从心眼里往外高兴。一定给我们先包一场。
群众富了,你想不到他们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高兴的心情。沈丘刘庄店公社一个五十多岁的生产队长宴国明,今夏一家收了一万多斤麦。他饮水思源,到集上买了十几斤肉,先放鞭炮,然后面向北方表示敬意。他说,我不敬神不敬天,敬的是北京的党中央,党中央真摸着我们农民的心了,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的好时光。
“兰考大爷”变富
“兰考大爷”是人们过去对讨饭的兰考人的戏称。要饭时,人家问他哪里的,回答是:“兰考的。大爷!”从此“兰考大爷”就出名了。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尤其是1979年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生产责任制以后,兰考一年翻身,去年全县分配水平由人均40元增加到八十多元,兰考人生活改善了,但他们有些还穿着旧衣服。不久前发生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个老汉在县城百货商店的手表柜台前转了又转,看了又看,引起了营业员的注意。这位老汉看了半天,开口就要最好的进口表,营业员看他穿着不整齐,说:“那表两、三百元哩!”“你只管拿最好的”,营业员没法,拿了一块,老汉看了看:“再拿一块”。营业员说:“这块没毛病。”回答是:“我要买两块!”说罢从怀里一把掏出一大叠拾元钞票,说:“同志,过去俺是穷要饭的,人家看不起。现在党中央让咱富裕起来,你怎么还对俺斜眼瞧呢?”几句话说得营业员红了脸。老汉买了两块手表,高高兴兴地走了。
这事起初我们不信,当见到了兰考最穷的盐碱窝——仪封公社圈头大队的一位“兰考大爷”以后,我们信了。这位“大爷”刚四十岁出头,是堂堂的棒劳力,但他长期离开土地,熬硝盐、做小买卖、要过饭。我们问他的过去,他摇头掉泪说:“那生活逼人啊,全家八口,五个小孩,一个老母亲,加上我们俩,一个夏季只分几十斤麦,一天的工分不值一角钱,这个日子怎么过啊!没办法了,只好去乞讨。现在,共产党的好政策回到兰考了,我再不出去闯荡了。你们看,天下着这样大的雨,我们衣服都淋透了,要不是你们来,还在地里干哩。”他说:“去年,我收了1,100斤棉花,3,000斤豆子,600斤玉米。光棉花就卖了三千多元,豆子又是一千多元,现在我家里有粮,银行里有钱,圈里有牲口,屋里还放着几百元钱的化肥。今年,又打了3,000斤小麦,我的棉花长势比去年还喜人,我们俩钻到地里就不想回,老娘一天给我们送三次饭。这么好的家,这么好的庄稼,我舍得离开吗?”
给党中央写信
“疯大嫂”叫杨素清,是扶沟县干部梁子亮的家属,家住本县汴岗公社强岭岗大队,她带着四个孩子过日子,丈夫一月只四十多元工资,生活困难,人家说家属在农村的干部是“一头沉”,其实,他们两头都沉,老梁省吃俭用顾家,大嫂苦干苦熬顾老梁,1974年年关,老梁病了,单位救济了几十元钱,治了病过不了年,她急得发了疯,把衣服全撕了,到前年还欠队里一百多元。实行责任制后,她管理了十一亩地,夏季收麦一千八百多斤,秋季卖皮棉一千一百多斤,加上其他副业,一年收入三千二百多元。
我们来到杨素清的家,六间新瓦房前拴着三头牲口。屋里囤着五千五百多斤新麦。主人看见我们来了,热情地迎上来。她说,人总是在最高兴的时候思念最亲近的人。我穷了几十年,我的亲人都不能帮我摆脱穷,是三中全会以后,党帮我摆脱了。手里拿着哗哗响的票子,我想念为我们想出了治穷致富办法的党中央领导人,想把他们请到我家来,跟我一起庆祝丰收,可是,他们忙,我请不来。
这是多么真挚的情感啊!通许县朱砂公社小岗大队七队丰收了,二百多个社员要队长时清伟给党中央写信,说说他们的心里话。这个队去夏收小麦43,000斤,今年收十万多斤,是过去从未见过的好收成。这个队从1961年算起,一共20年,不知换了多少茬队长,换来换去,五十岁以下的男人,大都当过队长,谁也没把生产搞上去,今年一下翻了身。时清伟在信中说:“是俺干部都没能耐吗?不是。是社员不行吗?不是。主要是过去那法儿不对,社员们提不起劲。如今党领导对路了。党给我们农民做了双可脚鞋,这样走社会主义大路还能不快么?!”
可脚鞋,这是农民对党的政策、对责任制的赞语,过去小脚穿大鞋,怎能跑得快?这个队里群众说“党领导、政策好、人变能、地献宝!”
本报记者 黄少良 刘葵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