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阅读
  • 0回复

“碱窝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0-01
第4版()
专栏:

“碱窝梨”
范咏戈
妹妹工作的地方,是鲁西南最穷的一个县份。这里的穷,以前我总以为在“碱”,远近的人们都称为“碱窝”。记得二十年前我在那里上中学时,田野里遍地泛白。缺钱花的农民连吃的盐也是“小盐”:从碱地上刮起一层地皮,用锅熬后便滤出了盐,自家吃不了时,还到集镇上摆地摊卖。虽然每年都在改地,我也参加过不少次“大战”条田、梯田的劳动,终也改观不大。麦子长得象苍蝇头,老乡难得吃上一顿“白”的。记忆最深的是没有水果。我们都是跟随母亲支援“北三区”〔注〕由省城到了那里的。省城一带是富庶之乡。五月桃鲜,十月梨香,吃个水果,原是很平常的事。此地却除了秋天可以看见几个青枣外,时鲜的水果是从来没有的。所以当我参军离开了那个地方以后,每逢妹妹来北京,临走时,总要给她买上一大网袋水果……
最近几年,妹妹因母亲生病,不能来北京了,而我也从报章得知了“北三区”经济翻身的消息。年初给妹妹写了一封信,询问她能否来一趟。信寄出了半月,她没有来,却托人给我捎来一只小篮子。打开一看,竟全是黄澄澄、蒙着一层白霜的梨!多么好的梨啊,一个个有拳头大,发出阵阵袭人的水果香味。我一时懵住了。篮子里还放了封信,我急忙拆开来看,信中说:
“给你带去一篮子梨尝尝新。这几年咱这里改种棉花和果树了。引种的梨很成功,是雪花梨品种,这里都叫碱窝梨。今年梨一出口,社员们就翻了身。原先硬种粮食那会,一个工才三角钱,如今两块多。吃的、住的、穿的、用的都变了样。你什么也不要带了。千万别再买水果。”
我心里掠过一阵热流。呵,这穷也在碱窝、富也在碱窝的巨大变化,让我说什么好呢?我不禁嘴里喃喃道“碱窝梨”。
〔注〕:指山东省的聊城、德州、惠民三个地区,为山东的穷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